企业精神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应景口号,就在于它是一种企业的神圣承诺,既体现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社会责任,又是校准员工行为的“方向盘”和持久行动的“风向标”。当然,这一承诺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是企业全员的群体行为。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传承要靠以上率下的示范和人格感召,才能养成群体的行为习惯。虽然这一形成过程艰难,但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就会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群体人格力。
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人格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人重视什么,下属就会注意什么,或者下属就要应付他做什么,领导人不重视什么,下属就对什么无所谓。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公众人物,是企业精神的倡导者、传播者、示范者,理应发挥好带头、带动作用,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好,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染指,真正成为践行企业精神的“火车头”。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感情投入,把职工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让职工对企业有想头、有靠头、有盼头,才能使职工工作起来有劲头,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唯此,广大职工才能因党员、干部的人格正能量感召,实现企业精神由感动到行动的转变。
重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力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企业精神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价值坐标,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立标打样作用,树立职工公认的、叫得响的、立得住的先进人物,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劳模品牌工作室等,给职工以精神导向和榜样力量感召,进而“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同时要注重把典型从个体到群众的延伸,体现群众先进的辐射力。
比如,“时代楷模”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就是50多年四代人的爱心接力,将道德模范的“典型效应”扩展为持续长久的“社会辐射效应”。
要注重仪式的作用,让先进人物讲好践行企业精神的故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见贤思齐、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
重视强化群体行为习惯的养成力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起初是我们创造了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职工是实践企业精神的主体,要增强坚持和发扬企业精神责任感和自觉性,养成在本职工作岗位践行企业精神的习惯。建立践行企业精神表彰奖励制度,用各种方式传播“感动企业”的人物风采,鼓励大家养成践行企业精神的习惯。
要眼于落细、落小、落实,以落实员工守则为重点,加强员工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6S管理活动,把企业精神渗透到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和班组文化建设之中,促进广大职工养成“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职业操守和“常态优秀、业内领先”的群体素养。这是实现企业精神由个体到群体的重要途径。
企业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特征。企业精神的弘扬是一项长期的“塑人工程”,其全部意义就是知行合一。要坚持以文化人、价值主导,遵循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着眼于企业精神的人格力、示范力和养成力,实现由个体到群体的升华,才能见物见人见思想,见精神见制度见形象,让人感受到“企业之魂”无所不在、催人奋进。(王兆善)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