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能否健康生长甚至养殖成败。因此,观察养殖水体,明辨优劣水色,对水质的管理维护和调理在养殖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关于养殖水域中菌相和藻相平衡。
菌相主要是指的有益菌类,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等对养殖水体有益的菌类。藻相主要是硅藻和绿藻类,一般也没严格的规定说一定要是什么藻种,看水色的话以黄褐色、黄绿色为宜。平衡的话就是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差不多就行,总而言之,就是保持水的肥活嫩爽了。
良好水色的特性
良好的水色有下列优点:
-
可增加水中的溶氧;
2.可稳定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的含量;
3.可当饵料生物,提供对虾天然的饵料;
4.可减少水体的透明度,抑制丝藻及底藻的滋生;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对虾防御敌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5.可调节稳定水温;
6.可抑制病菌的繁殖。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藻相、菌相、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
水色的分类和调养:水色主要是由水体中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水色分为两大类: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
优良水质是指有益藻类占优势的水体。
■优良水色分为三类六种:
A.硅藻类:茶色、茶褐色;
B.绿藻类:淡绿色、翠绿色、浓绿色;
C.硅、绿藻混合类:黄绿色
优良水色的培养方法:基肥施足,保持足够肥力,稳定藻相,持久稳定水色,
(1)基肥 ;
(2)追肥:基肥肥水3~4天后,追肥,避免水色掉清;
(3)持久稳定水色,防止养殖种苗应激影响种苗成活率和消除养殖隐患。
茶色
茶褐色
此两种水色较“肥、活”,肥度适中。藻类是硅藻类,如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这些藻都是对虾的优质饵料,生活在此种水色中的对虾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比较高,尤其对于苗期的对虾,但硅藻对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南方气候变化比较频繁的时候,此种水色易发生变化。
黄绿色
此种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一般认为“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此水色兼备了硅藻和绿藻的的优点,多样性比较好,水质较稳定,是对虾养殖的上佳水色。此环境的对虾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淡绿色
翠绿色
此种水色“娕、爽”主要是绿藻,如小球藻,扁藻等,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绿藻适应性强,在养殖环境中生长稳定,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氮肥,净水水质效果明显,鱼虾蟹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
浓绿水(浓而不浊)
此种水色,藻种主要是绿藻,多出现于养殖中后期,水质较浓,透明度在10公分左右。水质较肥,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水质稳定。有利于减缓对虾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这6种水质爽、亮、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如有泡沫很快就消失。因此均属优良水色。
■危险水色分为五类八种:
A.绿浊类:蓝绿色、暗绿色;
B.红浊类:酱红色、黑红色;
C.黄浊类:黄色、黄泥色;
D.白浊类:乳白色;
E.澄清类:丝藻水、青苔水、泥皮水
引起原因:
(1)用药不当;
(2)水质老化,泛底:
(3)过量用肥,发酵泛底:
(4)饲料不足;
(5)水位较浅,当刮风下雨或进水后引起,或者是虾生病后急躁不安搅动底泥引起。
A.绿浊类:蓝绿色、暗绿色
1.蓝绿色或老绿色:
起因:水中蓝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20厘米之间,在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这在老化池最易发生,易变成“铜绿水”。这种水体中,对虾尚可以存活,但是要开始进行水质调控,否则水质很快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虾在此环境中发病率提高。
2.灰绿、灰蓝或暗绿色:
起因:有害藻类浓度大,并开始死亡,水面呈现浮油污状物。
1、2、种水质浓、浊、死,水粘滑,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绿色或浅蓝色,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
对策: 适当换水,有条件的可排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如果量大,可用泵抽;
B.红浊类:酱红色、黑红色
3.酱红色或砖红色:
起因:水中有大量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繁殖。
4.黑褐色与酱油色:
起因:主要含鞭毛藻、裸藻等;这种水色是因为管理失常,如劣质饲料投喂过多,残饵增多,导致溶解性及悬浮有机物增加。水色极富营养化,水质和底质极度老化。
由于有些鞭毛藻会分必麻痹神经毒素,使虾中毒死亡,且由于底质恶化,虾发病率极高。
3、4、种水质浓、浊、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红色或浅黑色,水粘滑,水、底有腥臭味,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
5.黄色:
含甲藻、金藻等鞭毛藻。池中积存太久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中pH下降时易产生此水色。这种水色不适合养虾。
6.白浊色(乳白色):
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致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或水中含纤毛虫、轮虫、桡足类浮游生物及粘土微粒或有机屑较多。此种水色极易得病,存活率大减,不适合养虾。
7.澄清色:
水质清瘦,透明度很大。主要由6种情况造成;
1.池底长青苔,青苔大量繁殖消耗掉虾池养料,使池水严重变瘦,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应先除青苔。
2.受重金属污染而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对虾养殖极为不利,这种情况必须先降解重金属;
3.使用地下水或过滤海水缺乏藻种:先解毒,再引进藻种水。
4.酸性水源流入养殖池水pH值偏低:分2~3次使提高pH值。
5.水体中捕食藻类的浮游动物密度太大:适当换水并解毒。
6.过量使用了某种消毒药品:尽快解毒。
上述水质经处理后均需先引进新鲜含藻水,然后再施肥,水起色后,再追肥稳定藻相,持久维护良好水色。
8.浑浊、分层、黄泥色:
分类:a. 假浊:水中同时存在硅藻、褐藻或绿藻,而且数量较多时,看起来水色有些浑浊,实际是几种藻类混合在一起所显示出的颜色,可用透明杯打一杯水,静置几分钟,如看不见有机物沉淀,或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8毫克/升之间,属于假浊。
对策:可先稳定水色。
b. 池水分层浑浊:
上层有一定水色,底层浑浊,且底层泛酸。此种情况多见于池塘老化的土塘。
对策:先用石灰浆全塘泼洒(目的是提高pH值);晚上补充底氧,增强水的通透性;第二天上午打开增氧机,让水体循环,使水体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在光合作用下,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学习更多农业技术,就来潭州农业。每晚19:55,农业技术直播公开课等你来听。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更专业的农业技术。
——潭州农业学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