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
1937年7月7日,
就在这里,就在脚下,
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这一天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将中华民族逼至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 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标志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开始,为人类正义事业点亮希望的熊熊火炬。
今天随着老猪的镜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片曾经热血奋战过的地方。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修建,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
此为乾隆皇帝御笔。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各方说法不一,此处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卢沟桥。
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下面是清代重修卢沟桥的碑记。都是御笔。
逛完卢沟桥,随着带有炮弹痕迹的旧路,步入宛平城。
硝烟散尽,昔日的战场如今游人如织。
但卢沟桥上的石狮依然刻满岁月的记忆,宛平城的城墙还留有累累弹痕。
我们把这一切都将铭记,铭记在那一天不屈的灵魂
宛平城内,目前建起了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这里篆刻我们昂扬的斗争,书写那段无法抹去的历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七七卢沟战火烧,
雄狮怒吼破云霄。
同仇敌忾皆披甲,
血肉长城比日高。
旌旗猎猎马萧萧,
多年血泪起狂涛。
浩然正气煦大地
万里征战涌巨潮。
谨以此文为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们,谢谢你们。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