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
乘春亦暂来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负你残春泪几行
梅柳渡江春
惟有相思似春色
菱歌清唱不胜春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⑵。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
①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
⑵临圻(qí):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为诗人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沈子福,其人不详,但从诗中内容可以判断其是王维好友。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杨柳渡头行客稀”,首句写送别时眼前之景,交代了送行的地点和时间。依依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婆娑、摇曳,掩映着水岸边送别的渡头。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暗示离别。“杨柳渡头”宜人的春景反衬出哀伤的离愁别绪。“行客稀”形容渡口的冷落,送别朋友后,独自伫立渡头的诗人心中越发凄凉冷落,但诗人不讲自己心境反用“行客”稀少的寂寥景象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心境和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首句有动有静,描绘出江边渡头送行的场面,烘托了凄清的气氛,为下面写相思之情埋下伏笔。
“罟师荡桨向临圻”,连渔人都摇着船桨,荡漾着水波归家去了。诗人却仍然伫立岸边渡头,望着友人渐行渐远的行船,久久不能释怀。行客、罟师本来是局外之人,却成了诗中前两句的主角,诗人通过写他们与别离无关、漠不关心地照旧日常生活,反衬自己独自伫守渡头的深情。马茂元先生在《唐诗选》中评曰:“前两句灌注了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岐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由江北指向江南的行程。这样,令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消魂的别绪离思,就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结尾两句写友人乘船离去,诗人独立岸边望着两岸,芳草萋萋,桃红柳绿,满目春光,遥想“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既然我不能身随你去,那么就让惜别、思念之情像这长江两岸的绚丽多姿的春色一样,追随着你的船,跟你一道归去吧!
这两句诗将相思之情,比作春色,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惜别、相思之情本是无形之物,诗人用春光来比喻,使之具体可感。江南江北盎然的春意就像诗人的相思一样浓郁、明丽、炽烈,诗人不能伴随友人,但是蔓延两岸的春色却可以一直陪伴友人走过寂寞的江上旅程,表现了诗人去朋友形成的关心。明人钟惺《唐诗归》评说:“相送之情,随春色所至,何其浓至!末两语情中生景,幻甚。”
沈祖棻(fēn)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评曰:“诗人奇妙的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思维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取来作比,而景与情合,即景寓情,妙造自然,毫无刻画的痕进,不但写出了彼此之间浓厚的友谊,而且将惜别时撖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遂使人真觉相思之情充塞天地,可谓工于用喻,善于言情。”可见历来对这两句诗评价之高,
在章法上,七绝的第三句一般为全篇的关键,承担着转句、开阔诗境的作用,往往由这一句看出笔法、格调的高低优劣。本诗第三句运用巧妙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创造了幽深的意境,写出相思的浓郁、蔓延之势态,即景寓情,极其自然。刘永济评曰:“以别情与春色结合言之,春满江南江北,情亦同之,亦不必质言别情,而情已浓至。”(《唐人绝句精华》)
这首送别诗构思精巧、行文缜密,想象丰富新奇,比喻自然贴切,感情深挚。将相思比为春色,格调清新,形象丰满,哀而不伤,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有风格。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