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从辵(chuò)从首。其中的辵,从彳从止,表示走走停停。在什么地方走走停停呢?道路呀。所以“辵”这个字,本义就是道路,这和道的本义是一样的,《说文解字》解释说:“道,所行道也”。
可为什么道路,会由“辵”演变成“道”呢?因为“首”表示头脑,表示首要,表示根本。所以这个“道”,是根本之大道,不是一般的小道。这与“辵”有所区别,因为“辵”虽然是道,但不一定是大道。
道,是大道。这也可以从《尔雅·释宫》中找到充分的证据。《尔雅·释宫》说:“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这段话表明:只有一个方向的大路、正路,才叫道。其它八种出现分岔情况下的路,都没有资格叫做道,而只能分别叫做岐路、巨旁(剧:表示程度,剧烈,亦通巨,巨大)、衢、康、庄、剧骖、崇期、达(达的繁体字是逹,同馗)。
从上面的回溯和解释可以推知:道,是没有出现一丝分岔的大路,是人行走过程中唯一的路线、方向、导引、根本和依靠。
有人说,在迄今为止出土的甲骨文中,尚没有发现“道”这个字,只有“行”字。我无缘研究甲骨文,对此表示很怀疑。即使甲骨文中果真没有“道”这个字,那么,“行”的意思应该就是“道”,至少与“道”相关。因为“行”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十字路口,象形,本义应为道路。引申为出行、走、通行、品行、执行、行为等。
“道”字的出现,是在西周初期,金文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所谓金文,是铸印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和甲骨文相近,旧称“钟鼎文”。金文中“道”的写法,有好多种,仅《金文诂林》—书就记载了它的六种写法。我们由此可以推断:更早的时候,“道”字就已经被华夏祖先们,在不同的区域广泛应用。
金文中的“道”字,是在行字两旁中间,加上一个“首”字。 大概是表示行路,要由人的意识带领、引导,所以金文中的“道”,又写成“導”。古字“寸”与“手”通义,这个“導”字,是取“用手为人们指路”之象,因此它也含有指导、引导之意。
可见,“道”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它的基本含义,我们千万不应该忽视。重要的话再说一遍:道,是没有出现一丝分岔的大路,是人行走过程中唯一的路线、方向、导引、根本和依靠。
或许正因为如此,到了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道”的含义进一步得到拓展、延伸、升华,成为道学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的一个名词。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按照取象比类的方法,用“道”来指代宇宙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本源。
但这个总源、本源不是死的,不是西方德谟克里特所说的“原子”、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康德的“物自体”,乃至也不是叔本华所说的“意志”等等;而是活的、最高级的生命。没有这个活的、富有生命力和创生力的、宇宙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本源,就没有一切。所以,道,就是一,就是一切。
总起来看,我们可以把道的含义,归纳为以下四个层次,且在每一个层次里,“道”字都各有其具体的、与最根本的基本义“道路”或各层次衍生义相互关联的含义和别称,以及进一步的引申义、转义乃至其它喻义、寓意等等。
第一,基本义:道路(道、路、途、径、辵、行、止、门、门径、门路、行程、路线、线路、线索、轨道、轨迹、踪迹、痕迹、萍踪、缝隙、通道、过道、逻辑,以及地道、铁道、山道、河道甚至下水道等各种具体的道)。
第二,引申义:规律(规则、规矩、法规、法律、规章、章程、纲领、条约、公约、公式、范式、方式、方法、方向、法门、道理、义理、逻辑、公理、公德、德行、教条、教义、施行、实行、执行、贯彻等等)。(第二条补充说明:逻辑既是语言表达要走的道路,也是语言表达需要遵循的规律,因此,逻辑既归于道路的名下,又归结到规律的名下)
第三,转义:引导(导引、导向、开导、指导、训导、疏导、疏通、指示、指引、指点、指路、指教,直至诸如:说、讲、曰、宣、示、叙、训、训示、开示、宣示、宣讲、布道、阐述、叙述、陈述、陈说等等)。
第四,终极义:宇宙之源(道、一、太、元、始、根、本、中、大、大始、太始、太一、太初、太极、无极、无名、根本、乾元、元气、中元、始点、起点、奇点、原点、中道、中心、造物主、上帝、神、佛、一真法界、梵天、真主等等)。
汉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文字,因此也是最难以掌握、领会到家的文字。而以上四个层次,无疑可以将“道”的含义一网打尽。有道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心人自可深思之、明察之。
——————————
说明:今日头条本账号与知乎、西瓜视频、b站“观象以道”以及“鱼儿在破浪”新浪博客同步关联。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抄袭必究。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