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王晶、周星驰、古惑仔……提起TVB,这些都是大众记忆中最鲜活的名词。
但近年来已少有话题性的港产影视,连香港的朋友都说,在香港,早已没有人看 TVB 了。
带着怀旧的心情,摄影师张一方进入TVB电视城旧址来了一场废墟探险。
破败的厂房、散落的色情漫画、旧电影海报,落魄之余,曾经的辉煌记忆像墙壁的霉点一样若隐若现。
01
清晨6点不到,我就赶去乘坐香港的早班车。由于 TVB 电视城旧址所在的清水湾离市区较远,需要接连换乘几趟地铁加公交,到达时已经接近晌午。
出现在面前的,是疏于维护、破旧不堪的电视城,大楼墙面也爬满藤蔓和爬山虎。
只有矗立在邵氏大楼前的“SHAW STUDIO”门牌,提醒着它辉煌的过去。
邵氏影城入口。
邵氏片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
自1961年落成,1988年转租给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再到2003年TVB迁址将军澳,邵氏片场伴随香港影视走过了长达半世纪的荣光。
刚落成时,建有6个独立摄影棚,2条布景街道。后经扩建,摄影棚数量达到16个,配音间、剪接间、试片间、彩色冲印间等一应俱全。
废弃摄影棚。
当年的古装摄影棚内部。
邵氏影城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制片厂。
一部影片从策划拍摄,到发行拷贝各个步骤,都可以在邵氏影城内独立完成,不需借助外力。
邵氏别墅,为邵逸夫招待贵宾所用,地下一层设有电影院,地下二层为影视贮物间。拍摄时刚好有一架飞机飞过,很港风。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这是邵氏电影经典宣传语,可见于邵氏出品的每一部影片中。
商业化流水线的大制片厂,不可能做到每一部都“必属佳片”,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邵氏电影确实在黄梅调电影、武侠电影等类型片内造就了大量的传世佳作。
废弃的紫色影院,像水族馆里的波光反射,显得诡异又美丽。
邵逸夫为保证出品影片的质量,事事躬亲,打理电影拍摄的每一个环节。片子冲洗出来他第一个看,不喜欢的就烧掉,他说哪里要改,就一定要改。
此外,邵氏还率先引进Cinema Scope制片技术,起名“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
香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方形银幕到宽银幕的现代化进程,是邵氏一力完成的。
邵氏电影标准片头。
可以说,没有邵氏,就没有“东方好莱坞”的崛起。
02
从邵氏大门进去,拐道爬上一路小坡,往上走到尽头,眼前便是 TVB HOUSE 电视广播大楼。我们试图从门卫室进入内部,没想到竟触发了感应警报,吓得我们赶紧退了出来。
我们只好转向另一侧的邵氏宿舍。
邵氏影城内一共建有4座职工宿舍,当年除了住有签约导演、编剧、演员等,还有常驻技术人员(包括录音师、摄影师、布景师、美工等)500余人,加上流动人员,职工人数最多时超过3000人。
如今的邵氏宿舍处于半废弃状态,但一些房间仍有住户。
现在的邵氏宿舍。
离开之后,我才知道邵氏宿舍曾发生过多起自杀事件,因此流传着灵异鬼怪的传闻,不禁心有余悸。
说起邵氏宿舍的鬼故,其情节之惊悚曲折甚至可媲美邵氏电影。
1966年,邵氏影星李婷在旧员工宿舍三座地下102室洗手间上吊自杀。
1969年,和李婷有私情的导演秦剑因婚姻失败和赌债高筑,也在邵氏宿舍上吊身亡,与李婷死在同一个位置。
大公报的报道。
不知为何,邵氏多名女星,包括林黛、乐蒂、杜娟、白小曼等,都在邵氏影城内自杀。还有武侠男星傅声也因车祸死于清水湾后山片场。
难怪邵氏影城被港人列入「十大猛鬼胜景」之中。
至今TVB艺人间仍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在棚内拍戏时不要往上看,因为鬼会躲在棚顶的阴暗处看戏。
位于楼梯转角处的假人人头。
正当我们从宿舍楼的室外疏散楼梯下来时,却被一位大伯叫住,眼带怒气地盯着我们:
“你哋系做乜嘎?呢度系私人地方,唔该你哋即刻出去,如果唔系就报警啦!”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里是私人用地,请你们即刻出去!不然报警了!)
经过我们一番解释后,警卫阿伯态度180°转变,满脸笑着说刚刚语气太凶了不好意思,让我怀疑看见的是两个人。
后来想一想,撇去那些真假莫辩的坊间传说,邵氏宿舍楼也是真正的凶宅——这位大伯可能就是因为这事,才会这么反感猎奇的外来人士吧。
TVB大楼里遗留的灵异小说。
走出宿舍区,我们继续寻找TVB大楼的入口。
穿过布满裂痕、杂草丛生的水泥道路,大楼的入口赫然出现。
“上海商业银行电视城办事处” ,当时的阳光很强烈,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映射出不再锋利的反光。
上海商业银行特设的TVB办事处。
电视剧《大时代》五美曾在上海商业银行前合影。
我们从一层开始向上搜索,大楼内部采光极差,好在我们都带有强光手电,不至于完全摸黑。散落的杂志、废弃的菲林、旧电影海报、不知道储存着什么的3.5英寸软盘……TVB大厦中仍保存了许多遗留物品。
非请勿进的办公室。
拍摄《笑看风云》时,郑伊健的化妆服装通知单。
张学友《爱与交响曲》海报。
散落的色情漫画。
散落的磁盘。
散落的物品如同往昔时光的藤蔓,顺着它们细细回忆,当年熙熙攘攘的鼎盛情形似乎再度浮现眼前。
曾用作电池广告道具的兔子玩偶。
一看到这个兔子,我就想起那个经典的金霸王电芯广告。
1987年金霸王电芯广告:兔子鸭子回家篇。
曾用作广告道具的音箱可乐罐。
荒废多年的TVB大厦中仍保存了那么多构成香港文化的细节,它们被放置那,如同时间遗留下来的碎屑。
03
看着TVB剧集长大的我,想起小时候都是放学后跟着长辈一起看翡翠台。
因为不能像大人那样晚睡,所以看得不全。但是演员在荧幕里面的脸庞却都很熟悉,那时通过影像,也对香港有诸多憧憬。在8、90年代, 邵氏影业逐渐衰微,邵逸夫入主TVB,又建起了一座电视帝国。
彼时,正是香港文化向整个内地辐射的最辉煌的时期。香港电视台中TVB一家独大,占有率长期处于70~80%。
几乎所有我们熟知的香港电视剧,都出自TVB,包括《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封神榜》、《创世纪》等。
《独臂刀》的电视剧版。1967年武侠片《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百万的影片,后衍生了一系列电影和电视剧。
新世纪以来,又有《冲上云霄》、《金枝欲孽》、《义海豪情》等大热电视剧,引发收视狂潮,剧集版权行销全球。
粤语地区的学生,读书时期应该没有落下过翡翠台播的动画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除了电视剧,TVB还经常自制综艺节目抢收视。代表节目有《欢乐今宵》、《香港小姐》以及曾志伟主持的《奖门人》系列等。
拍摄综艺节目所用的演播厅。
《奖门人》系列就在此拍摄。
当年《奖门人》系列经常雄霸收视冠军。
此外,TVB的艺员训练班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实力派演员,如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张曼玉、刘嘉玲等,以及众多知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
那是香港电视最辉煌的年代,不少内地艺人接踵而至来到香港,努力学习粤语、融入当地,比如那时取名 “王靖雯” 的天后王菲。
就如电影《甜蜜蜜》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张曼玉在中环川流不息的人流里对黎明说:“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这里是香港,有什么不可能啊。)
TVB大楼里遗落的旧杂志。
04
从大楼出来已是下午五点,再想逛其他的办公楼已经来不及,我们按计划来到了邵氏厂房的旧址。
这些厂房当年被用作制片部,既是导演、演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出席电影制作会议的地方,也作为电影冲洗剪辑的工作室,无数的邵氏经典电影就诞生于此。
制片部大楼。
制片部大楼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外墙上突出的管道,当年的建筑物还没有冷气,这些管道有利于自然通风,令底片不易霉变。
厂房截面。
后来到了70年代,厂房就被改成演员训练班的授课场地,和舞蹈训练室。
厂房附近也有人居住,居民们跟我们隔着距离相互打量,四目相对后又刻意躲避,气氛一度被搞得微妙又紧张。
再走几步,又碰到另一截然不同的住户,那人压根不在意我们,只是自顾自地在空旷中大声讲着电话。
厂房旁的轨道。
化妆间。
服装保管间。
1995年,电视城道具仓曾发生五级大火,整个道具仓烧毁,其后在原址重建。
2003年,TVB电视城从清水湾迁址将军澳。历经扩建、大火、搬迁,邵氏片场完成了它半个世纪的使命,最终被弃置、被遗忘。
而在它身后,香港电影燃尽了最后一簇余晖。
05
银幕上激荡的黄金时代,到了眼前却成了荒芜现实。“东方好莱坞”的光环已消逝,香港影视也从青春期步入沉闷中年。
如果不是TVB电视城旧址将那些辉煌的岁月封印了起来,这座香港岛恐怕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味道。当记忆已无处可寻,剩下的便只有缅怀。
香港太平山顶的景色。
参考资料
[1] 刘冬洋:家族电影的兴衰——由“ 邵氏”家族式经营方式看家族式电影的发展及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2] 王海洲: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 “武侠新世纪”
[3] 刘辉: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大制片厂制度分析
[4] 张燕、朱瑾烨:大片厂制度对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响
投资理念、选股策略、避雷大法、实操手册!想玩转股市,就来雪球App。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