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一个对称的旅游景点,并不是说它们地理位置之类的或者建筑风格的类型,而是其的价值对称,也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我们对于小雁塔的认识更多的是它坐落于西安博物院里面,所以连接在一起,我们也会更多的记住它的名字。因为价值的对称关系,大雁塔,我们熟悉也会它的名字,最为熟悉的还是在2014年6月22日,大雁塔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虽然我们知道它的名字,也知道它的价值,但是我们却很少会知道它的建筑是源自于哪里,以及它的实际建造者是谁。
大雁塔源自于哪里,以及它的建造者是谁,如果我们看过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都会有所了解,在1987版的《西游记》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在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长安时,唐僧奉旨在寺庙传诵佛经就是在大雁塔下。当然小说和电视作品很多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大雁塔确实是源自于印度,而它的实际建造者就是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带着由天竺带回的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为了使这些带回的舍利、佛像和经卷免于火难,当时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的玄奘,就模仿印度著名的佛陀伽耶(大觉塔),在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申请兴建大雁塔。
传说很久以前,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大乘吃素,小乘吃荤,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摩揭陀国,有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寺院,一天,做饭的和尚没有找到肉,无奈之余看到空中飞来一群雁,他就想要能吃到大雁就好了。就在这时,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把这件事告诉了方丈,方丈惊奇的说:“这不是雁,是菩萨显灵舍身布施,舍己为人。”寺中僧人大受感动,从此不再吃肉。为了纪念这只菩萨化身的大雁,便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并瞻仰了这座雁塔,所以说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
大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新建佛塔名叫雁塔,后来是为了区别于荐福寺修建的小雁塔,才称之为大雁塔。最初的大雁塔只有五层,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后被加高至9层,在经过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的改建后,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大雁塔是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七层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造型简洁稳重,格调庄严古朴,整体建筑气魄宏大、豪迈大气。大雁塔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每层四面都有一个劵门,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在塔底层四面石门的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唐代线刻画,画面严谨生动,线条遒劲流畅。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着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亲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碑石,人称“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就像一张神秘的藏宝图,如果不根据藏宝图去追寻宝藏的话,会很难发现它真正的价值,当我们置身于大雁塔,会发现这张神秘的藏宝图果然藏着无数的“宝贝”。惟妙惟肖的碑石壁画、名师画作、佛像、舍利、贝叶经等等,每一件都是历史留下的瑰宝。塔内多处碑石壁画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的叙述着玄奘取经的故事传说。古今诗书名家的多幅亲笔,再现了当时“雁塔题名”的空前盛世;“定塔之宝”,铜质鎏金的释迦牟尼佛像,引来无数游客争先参拜;友人所赠的珍贵佛舍利,弥补了大雁塔舍利之谜的缺憾。最最值得一提的要数四层珍藏的贝叶经,在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多罗树叶上,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据说现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实属罕见。
在数千年的历史风霜中,大雁塔经受住了风雨,也历经了历史的动荡,它记载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岁月,俨然已经成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西安,这座宝藏城市,它藏有太多的历史秘密,大雁塔就是其中的一处藏宝地,想要真正的寻找到历史宝藏,还是需要亲自去挖掘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