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
(第二关系人)资源财产经营人,称为被审计人
(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特点:1、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经济业务管理
2、审计师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
3、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
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
1、从审计独立性看:
政府审计—单向独立,仅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无偿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双向独立,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有偿审计
2、从审计对象看:政府审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注册会计师审计—一切盈利及非营利组织
3、从审计监督性质来看:
政府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如被审计单位拒不采纳,政府审计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注册会计师审计:根据其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从审计方式来看:政府审计—强制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受托审计
5、从依据审计准则来看:政府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按照审计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而签发了不适当的审计意见
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意见表达不当或有错的可能性。
我国注册会计师设计的业务循环与审计模型如下:
1、销售和收款循环
2、购货和付款循环
3、生产循环
4、筹资和投资循环
5、货币资金循环
注册会计师应该配备以下资格进行审计:
1、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
2、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职业谨慎态度
5、
业务循环与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业务循环 |
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举例 |
利润表相关项目举例 |
1、销售与收款循环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 |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 |
2、购货与付款循环 |
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等 |
|
3、生产循环 |
材料采购、原材料、周转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等 |
主营业务成本等 |
4、筹资与投资循环 |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预计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递延所有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
5、货币资金循环 |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
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1、审计准则比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
2、审计准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适用于每项审计业务
3、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可确定使用或不使用某种审计程序,但却不能自由决定是否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相互联系体现为:
1、会计准则是审计准则的基础
2、审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三个层次:
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强制性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强制性
3、职业规范指南 ——–非强制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作用:
1、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3、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业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自业务报告日起,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审计对象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包括以下方面: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管理当局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确认的关系
管理当局认定 |
具体审计目标 |
|
具体审计目标要素 |
运用于存货具体审计目标的举例 |
|
1.存在或发生 |
1.真实性 |
(1)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 |
2.完整性 |
2.完整性 |
(1)先有存货均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 |
3.权利和义务 |
3.所有权 |
(1)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2)存货未作抵押 |
4.估计或分摊 |
4.估价 |
(1)账面存货量与实有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 (2)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减少时,已冲减存货价值 |
5.截止 |
(1)年末采购截止是恰当的 (2)年末销售截止是恰当的 |
|
6.机械准确性 |
(1)存货项目的总计数与总账一致 |
|
5.表达与披露 |
7.披露 |
(1)存货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已揭示 (2)存货的抵押或转让已作揭示 |
8.分类 |
(1)存货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几类 |
管理当局对会计账项的五类认定:
1、存在或发生的认定 2、完整性的认定 3、权利和义务认定 4、股价或分摊的认定 5、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特殊的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
具体审计项目基本内容:
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执行人员及执行日期 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审计重要性概念:是指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基本特征: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括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高低通常指的是金额的大小)
固有风险:是假定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预防或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错误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采用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
1、企业规模 2、项目内容 3、错误性质
注册会计师将重要性的初步判定分配于各项目可考虑以下因素:
1、金额大小 2、项目可容忍的错误程度 3、审计成本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一切可以证明被审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和正确的证明材料。
审计证据的作用:
1、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2、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成本的主要因素
审计证据证明力的三种形态:
1、第一种形态:潜在证明力
2、第二种形态:现实证明力
3、第三种形态:充分证明力
审计证据分类 |
按照内容分类 |
1、真实证据 |
|
2、不真实证据 |
1、不实证据(无意识地夸大、缩小、歪曲) 2、篡改证据(用作弊手段、蓄意改动或歪曲) 3、伪造证据(无中生有) |
||
按照证据形态分类 |
1、实物证据 |
1、盘存证据 2、实存性证据 3、鉴定证据 |
|
2、书面证据 |
|||
3、计算证据 |
|||
4、言词证据 |
|||
5、询证证据 |
|||
6、观察证据 |
|||
7、环境证据 |
|||
按照证据来源分类 |
1、亲历证据 |
证明力: 亲历证据 > 外部证据 > 内部证据 |
|
2、内部证据 |
|||
3、外部证据 |
|||
按照证据关系分类 |
1、基本证据 |
||
2、确证证据 |
审计证据与证明力的关系:
1、注册会计师亲身经历取得的证据比其间接取得的证据的证明力强
2、注册会计师向独立的第三方询证而获得的证据比从企业内部询证所获得的证据的证明力强
3、审核外来凭证所获得的的证据比审核内部凭证所获得的证明力强
4、实物证据比书面证据证明力强,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证明力强
5、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证明力强
6、一个健全的内控制度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要比在内控制度较差的情况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证明力要强
审计证据的有效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
审计证明的重要性包括以下两方面含义:
1、根据证据反映金额的大小来判断证据的重要性
2、根据证据所反映问题性质来判断该项证据的重要性
为了取得充分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据下列因素判断:
1、被审事项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2、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3、重点项目 4、代表性项目 5、证据成本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全过程。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方式有两种,即编制与取得。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核心是取得审计证据支持审计意见。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
1、统一会计科目的不同层次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
2、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
3、各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试算平衡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4、各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被审单位未审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复核人应是编制人的上级或同级人员
2、复核人应当明确复核要点,有的放矢
3、复核人应做复核记录,并书面表示复核意见
4、复核人应督促编制人对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
5、复核人应当签名和签署日期
编制工作底稿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审计工作底稿不是越多越好
2、审计工作底稿不是机械地抄帐
3、审计工作底稿不是只记录有问题的项目内容
4、审计工作底稿需要全面复核
5、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千篇一律
6、审计工作底稿的一级复核不应当都是事后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按照保管期限要求分类:永久性档案、当期档案
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永久性档案应长期保存。审计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届满后,可以将其销毁。
审计方法:是注册会计师取得审计证据的手段
审计方法考虑顺序:
先考虑 顺查法、逆查法;在考虑 详查法、抽查法
顺查法(正查法):是按照会计的处理顺序,顺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逆查法(倒查法):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详查法:是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全部详细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抽查法(试查、抽样审计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特定审计事项的全部会计记录、凭证,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用以推断总体有无错弊的一种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体系 |
审计的一般方法 |
顺查法 |
逆查法 |
||
详查法 |
||
抽查法 |
||
审计的测试方法 |
符合性测试 |
|
实质性测试 |
||
审查书面资料方法 |
核对法 |
|
复算法 |
||
审阅法 |
||
查询法 |
||
核实有关资料方法 |
盘点法 |
|
调节法 |
||
鉴定法 |
||
观察法 |
||
询证法 |
||
分析有关资料方法 |
比较分析法 |
|
比率分析法 |
||
趋势分析法 |
||
因素分析法 |
||
电算化审计方法 |
绕过计算机审计法 |
|
通过计算机审计法 |
||
利用计算机审计法 |
符合性测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程序,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及该制度是否得带一贯遵循所进行的测试。
符合性测试程序:
1、检查交易和事项的凭证
2、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
3、重新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程序
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
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2、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3、符合性测试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实质性测试:是指运用一定的审计程序对账户余额或发生额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实质性测试的程序:1、账户余额测试 2、分析性测试 3、交易测试
审查法按技术方法分类:核对法、复算法、审阅法、查询法
盘点法分类:直接盘点法、监督盘点法
直接盘点法:是由注册会计师直接盘点实物,证实有关财产物资是否与书面资料相符的方法。
监督盘点法:即注册会计师在现场观察,由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盘点,以证实书面资料同实物是否相符是审计方法。
符合性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符合性测试 |
实质性测试 |
||
区别 |
1、测试目的不同 |
测试内控信赖程度 |
取得审计证据 |
2、测试对象不同 |
内部控制制度 |
账户余额或发生额 |
|
3、评价依据不同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
《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税法等 |
|
4、测试方法不同 |
检查、询问、实地观察、重新执行有关程序等 |
盘点、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 |
|
5、测试时间不同 |
年中预审时 |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 |
|
6、测试程度的必要程度不同 |
必不可少 |
不是必须执行 |
|
联系 |
1、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是相互补充的。 |
||
2、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在执行时间上有时存在交叉,实质性测试中的有些工作,可以在符合性测试之前进行 |
|||
3、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的共同目标是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注册会计师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
内部控制的五大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企业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主要工具
符合性测试就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及效果好坏)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确认可能发生的潜在错报的种类及导致错报发生的因素
2、充分了解会计系统以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凭证、报告和其他可能取得的信息,以便决定在审计测试中将运用什么数据
3、选择一种高效、有力的审计方法
符合性测试的实质(本质要求):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其执行的有效性(效果)
符合性测试的种类:1、同步符合性测试 2、追加符合性测试 3、计划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的时间:期中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内容:
1、接受客户订单 2、批准赊销信用
3、按销售单供货 4、按销售单装运货物
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会计科目:
1、客户订货单 2、销售单 3、发运凭证 4、销售发票
销售与收款业务中常见舞弊手法:
1、虚构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3、推迟确认收入
4、变更销售收入确认方式 5、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不实
根据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销售截止日期把握以下日期:
1、发票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 2、记账日期 3、发货日期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选择三条路线实施营业收入的截止期测试:
1、以账簿记录为起点
2、以销售发票为起点
3、以发运凭证为起点
应收账款函证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询证函由注册会计师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名称及地址编制,但询证函的激发一定要由注册会计师亲自进行,不能代劳。
2、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函证方式:
当个别账户的欠款金额较大;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采用肯定式函证
相关内部控制有效的;预计差错率较低;欠款余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注册会计师有理由相信大多数被函证者能认证对待询证函,并对不正确的情况予以反馈——采用否定式函证
因登记入账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能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询证函发出时,债务人已经付款,而被审计单位吧尚未收到货款
2、询证函发出时,被审计单位的货物已经发出并已做销售记录,但货物仍在途中,债务人尚未收到货物
3、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将货物退回,而被审计单位尚未收到
4、债务人对收到的货物的数量、质量及价格等有异议而全部或部分拒付货款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会计科目:
1、请购单 2、订购单 3、验收单 3、卖方发票
购货与付款循环失控现状与舞弊行为:
失控情形 |
盲目采购,缺乏严格的计划与审批; 采购人员收受客户贿赂; 货物的采购、储存、使用人又担任账务的记录工作,绕过验单; 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 采购与付款业务凭证流转不畅通,随意性大,无人管理; 结算账户记录不全,对应关系不明,债权债务混淆,帐情不清; 大量结欠应付款项,长期挂账。 |
不实行为 |
漏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错算资本化利息,将应计入外购材料成本中的有关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等。 |
下列情况不用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为虚增虚减利润或者说是为了搞虚盈实亏、虚亏实盈,除调节收入以外,大量的手法是调节成本费用。
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
企业制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存货资金的安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提高存货资金效益。
存货的内部控制包括两大系统:一是对存货的实物流转记录和程序控制;而是对价值流转记录和程序的控制。
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1、调查了解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2、实施抽查
3、成本会计制度测试 4、评价存货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再实施存货相关的审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存货截止测试 2、确认存货的客观存在
3、编制存货抽查表 4、审核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筹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审批授权 2、签订合同或协议 3、取得资金
4、计算利息或股利 5、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投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审批授权 2、取得证券或其他投资
3、取得投资收益 4、转让证券或收回其他投资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降低货币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监督货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现金和银行存款。
为了加强银行存款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建立银行存款管理责任制,由会计部门出纳人员专门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
货币资金循环审计舞弊现状
舞弊行为 |
舞弊人员对收入的现金不入账,以窃取现金 |
1、贪污货款 |
舞弊者利用现金支出机会窃取现金 |
1、虚报指出 |
2、截留挪用 |
2、重报单据 |
|||
3、私作折扣 |
3、私挪库存 |
|||
4、故列呆账 |
4、隐瞒退货 |
|||
5、张冠李戴 |
5、增加合计数 |
|||
6、虚设账户 |
6、少报折扣 |
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银行存款,不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应列于其他资产类下。
盘点库存现金,通常包括对已收到但未存入银行的现金、零用金、找换金等的盘点。
盘点库存现金的步骤和方法:
1、制定库存现金盘点程序,实施突击性的检查,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上班前或下午下班时进行,盘点的范围一般包括企业各部门经管的现金。
2、审阅现金日记账并同时与现金收付凭证相核对
3、由出纳员根据现金日记账进行加计累计数额结出现金结余额
4、盘点保险柜的现金实存数,同时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余额
5、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6、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
7、若有冲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做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
特殊项目的特殊性表现:
1、这些特殊项目在审计时是可以单独审查的
2、不少特殊项目已分别制定了具体会计准则
3、这些特殊项目的审计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期初余额是指首次接受委托时,所审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
会计政策审计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政策变更审计
2、会计估计变更审计
3、会计差错更正审计
或有事项根据内容和性质分为两类:1、直接或有事项 2、间接或有事项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
对已发现的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作以下处理:
1、对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2、对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提请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有关附注中作适当披露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的分类: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结论,出具下列类型之一的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财务报表: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化表述,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审计报告构成元素: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9、报告日期
财务报表符合下列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