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四诊、辨证、疾病诊断等内容。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望诊是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闻诊是听声音和嗅气味的诊病方法,问诊是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切诊是切按患者脉搏或其他部位以诊察病情的方法。辨证,即辨识、推断证候。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基本原则
临床诊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审内察外,整体统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常考考点
1.癫、狂、痫病的神志异常表现不属失神范畴。
癫、狂、痫病所见神志异常不同于失神。癫、狂、痫病患者所出现的精神痴呆、哭笑无常、狂躁骂詈、猝然昏仆等神志异常症状,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由于痰迷心窍、痰火扰心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以致心神暂时受扰的表现,并不标志疾病危重,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甚至可以醒后如常。
失神患者所见神志昏迷、语言失伦、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心神失常症状,是精亏气损、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说明疾病危重,预后不良。
2.面色赤既可主热证、亦可主寒证。
满面通红者,主实热证;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主虚热,都是因热迫血行,上荣于面。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是由于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所致的虚寒证。
3.灰、黑苔
灰、黑苔都是既可主寒证、又可主热证,其鉴别的关键是看舌面津液的多少。
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寒证;舌苔灰、黑而干燥,则多属热证。
4.白苔亦可主热证、黄苔亦可主寒证。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但亦可主热证,如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属热毒内盛所致。
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但亦见于寒证,如舌淡胖嫩苔淡黄而润滑者,称为黄滑苔,多为阳虚水湿不化。
5.谵语与郑声
二者都有神志错乱、语言失常的表现,但是谵语声高有力,属实证;郑声声音低弱,属虚证。
6.狂言与谵语
两者均表现为语言错乱、声高有力,但是狂言为失去理智控制而狂妄叫骂,谵语为神志昏糊。
7.喘和哮
两者均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但喘仅为呼吸气急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而无喉间痰鸣;
哮则在呼吸急促困难的同时,伴有喉间哮鸣音。
二者的区别是: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
二者的关系是:喘不一定兼哮,哮必兼喘。
8.如何鉴别“潮热”?
潮热常见有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三种情况,应注意鉴别。
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热甚、骨蒸、五心烦热为特点,兼盗汗、颧赤、舌红少津等症。
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伴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腻等症。
阳明潮热,以日晡热甚为特点,又称“日晡潮热”,兼腹满胀痛拒按、大便燥结等症。
9.嗜睡与昏睡二者有别
嗜睡,指患者不论昼夜,睡意很浓,时时欲睡,呼之即醒。嗜睡患者并无神志意识障碍,只是不自主欲睡,多由于心、脾、肾阳气虚弱,无力振奋,以致精神萎顿不振而欲睡;或因痰饮湿浊困脾,清阳不能上升,头目失养而神疲困倦欲睡。
昏睡,系指神志不清,不省人事,呼之难醒,甚至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昏睡多因热陷心包或痰瘀蒙蔽心窍,导致神志不清。
10.根据战汗判断其预后顺逆
战汗是邪正剧烈相争的阶段,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若战汗之后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去正复,疾病向愈;
若战汗之后仍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11.数脉与滑脉不得混淆
数脉是脉搏搏动加快,超过正常的一息四至,达一息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90次以上)的脉象,属于脉搏频率的改变;
滑脉是脉流通畅,脉来流利,如珠走盘的脉象,属于脉流通畅度的变化。
12.细、微、濡、弱四脉
细、微、濡、弱四脉的脉象均为细小而软。
区别在于:细脉,脉来如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濡脉,浮而细软,轻按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
微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弱脉,极软而沉细,即沉细而应指无力。
13.促脉、结脉、代脉
三者脉来均有间歇,不同的是:
代脉,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
促脉,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14.芤脉与革脉
都有中空之象,差异在于: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特点是脉来应指浮大而软,主失血、伤阴。
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特点是浮取脉大而弦硬,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故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脉管的软硬。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