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年龄的雅称有一些特殊的称呼。一组叶根友手写年龄雅称书法字体设计分享:
喜寿,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襁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ǎng 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始室,读音是shǐ shì。意思是因以“始室”指三十岁。解释因以“始室”指三十岁。出处《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束发,读音是shù fà,汉语词语,意思是将头发束起来,出自《礼记·玉藻》。成童的年龄。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舞象之年15至20岁。
龆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tiáo chèn,基本意思是指孩童、垂髫换齿之时;借指孩童。
未寿
幼学是指10岁。出自《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 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总角,中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