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国内旅游方兴未艾的年月,“天下四绝”这一概念就深深扎入我的脑海。没想到我从82年到2012年历经30年才走遍这“四绝”。到今天我想把这四绝一一说一下,又过去了10年。所谓之“天下四绝”又称是天下四大名刹,天下四大丛林。它们是四绝之首——山东泰山灵岩寺;隋代古刹——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三论宗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寺;荆楚第一丛林——湖北当阳玉泉寺。
2007年7月去南京开会,住在南京城的西南角奥体中心附近。我抽了一天时间去看了看燕子矶和栖霞寺,这两个地方是我多年的念想。那天天气这叫一个热,一出门就一身汗。比起北京来南京城真心不大,我乘公交车不到一小时穿城而过,到了燕子矶。看完燕子矶打了一车去栖霞寺,下车先在路边找了一个小店吃饭,一碗面,一瓶冰镇啤酒,老板现去买的半只咸水鸭,那是我的最爱。
吃饱喝足,去看寺。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下,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原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改为寺,由智度禅师主持。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隐君栖霞寺,南唐时重修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复称栖霞寺。清咸丰年间,寺毁于太平天国兵燹。现寺为1919年重建。
路口有近代的大牌坊。
路两侧有钟鼓楼,看来不老。
一方池塘,后面远远看见栖霞寺那经典的明黄色院墙。
大门外面有碑亭,是五批国保《明徽君碑》,碑高2.74米。为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高宗李治撰文,碑额为王知敬篆书“明徵君碑”四字,碑文为高正臣的行书,共2376字,现存2363字,缺13字。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据传为高宗亲笔。
碑文追述了南齐明僧绍隐居栖霞,多次不受皇帝征召的事。同时也讲到齐、梁二代在摄山营造佛像等史事,实际上就是一篇明僧绍传记。也是栖霞寺缘起的记叙。想这高宗为200多年的人专门写这篇文章有点“闲的”。
实际上是应当时的正谏大夫明崇俨所请而写,这明崇俨是明僧绍的后人,一个有点神的方士,会点医术,很得高宗和武则天的器重。 高正臣为广平(今安徽宿县)人,官至卫尉少卿。习右军之法,其书法““骨凝重,精光闪含”。
网摘图片,谢谢原作者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寺内的主要殿堂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
毗卢宝殿,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
过了毗卢宝殿,后面还有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等
走到最后的院子里,好古拙的舍利塔,虽然是实心密檐塔,但塔檐出挑很远,就是楼阁式塔的形式。塔不是很高大,但满身遍布石雕。尤其是一层的八面四个力士像,威武壮硕,动感十足,精美。据说是江南最古石塔之一,也是栖霞寺最有价值的古物。
看资料这塔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寿舍利塔,其中就有栖霞寺一座。但那个可能经唐一代毁了,五代十国南唐时(937-975)高越、林仁重建,石塔八角五级,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18.74米。
有三批国保的碑。
塔座三层,为基座、须弥座和仰莲座。基座雕刻龙、凤、鱼、鳖等动物和植物纹饰。须弥座上下叠涩部分,侧面雕覆莲及石榴、狮子、凤凰纹饰,八个角的柱上浮雕力士和立龙形象,柱间浮雕释伽牟尼“八相成道图”。看着有些像是近代补刻的。
须弥座上有三层莲瓣的仰莲座。上面是五层塔身。第一层近3米高,撩檐石立雕飞天形象,八面的东西两面分别浮雕文殊、普贤像,南北两面雕假门,其余四面各雕一尊天王像。第二层高约1米,再上各层高度逐层减低。不设门,各层八面都雕出两座拱状石龛,龛内浮雕一座佛。
最喜欢这个,好动感。想象当年那些石匠如何雕凿出来的。
塔刹5层,各有莲花雕饰。但塔刹是1930年由建筑家刘敦桢主持维修时重做的。
塔旁边的岩壁上满是石窟,所谓之千佛岩,五批国保。看来这栖霞寺的文物也是逐步认定的,形成了三个国保单位。要说也是寺本身不行,要是寺比较老的话,就认定寺为国保,包括这塔、石窟和碑刻等也就行了。
石窟始凿于南朝,有佛像约700余尊,称千佛崖。说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据《栖霞寺碑》载,开创的栖霞寺明僧绍死后,其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两菩萨。尔后南朝齐、梁年间陆陆续续在石崖上凿雕佛龛294座,佛像515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
无量殿为千佛岩最早最大的佛龛。其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达10米,左右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造像与云冈石窟酷似,而开凿年代比云冈石窟还早十七年。
看完寺,我沿路上了山,正是盛夏时节,看不出有名的栖霞红叶。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