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山西是传统艺术和技艺的主要集中地之一,这里曾诞生出许多灿烂宝贵的文化艺术。其中古建筑数量在全国排在首位,共有三千五百余处。其中存在最多的就是民居建筑山西窑洞。
窑洞,《礼记·礼运》曾经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桧巢。”“营窟”就是指一种地穴式房屋。
而在《墨子·辞过》中有:“古之民未知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其后来就发展为横穴居室,即窑洞。接着又有竖穴居室,即地窨院,以及半地穴居室。最后才创造了地面建筑。
一、山西窑洞概述及分类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山西省内大部分地区是黄土覆盖,土质虽然肥沃但是十分地疏松,容易壁立和挖掘,不易塌陷。这也就为山西黄土窑洞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山西的窑洞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黄土覆盖比较厚实的地区以及部分的盆地地区。它是黄土高原的特殊土壤形成的独有的建筑形式。
它或依山靠崖而建或潜居沟壑而存,取于自然,存于自然,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同时,窑洞取材简单容易、造价低,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以备受当地人的青睐。因为窑洞往往建造在土层之中或用黄土覆盖,因此具有较好的储热能力,从而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在山西的东部和南部也有部分地方采用砖石来建筑窑洞,它们居住方面各有优势。
靠崖窑洞
土坯窑洞中最经典的当是靠崖窑洞,所谓靠崖,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最垂直的黄土崖壁内开凿窑洞,这种窑洞往往都是聚在一起,并排相连,上下错开。其中最简单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在窑洞口装上一扇门即成式的;
靠崖窑洞
也有在洞内衬砌砖券或石券,这些都是相对人口聚集较少,窑洞不多的情况下,普遍选择的建筑方式。
当窑洞规模较大、较为密集时,往往会在崖外建房,最后组成院落,这被称为靠崖院。之前这些不同的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靠崖而建。
靠崖窑洞院落
地窨窑
而在土坯窑洞中还有一种非常具有独特性的建筑形式——地窨窑,这是山西窑洞所特有的一种建筑,被誉为是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因为是下沉的窑洞,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地坑院或者地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在黄土高原上垂直土崖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人的生存居住的需要,于是当地人开始按照一定尺寸的形式,向下开凿这种下沉式的院落,当院落形成以后,再横向挖掘出自己居住的窑洞。
地窨窑院落
下沉式的窑洞往往采用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它们大多建在黄土塬上,在平坦开罗的黄土塬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地下窑洞,因此也被人戏称为“地下四合院。”
下沉式窑洞建造中,在地坑挖好后,根据所需数量可以横向挖凿时,可以挖凿成三合院、四合院等不同的形式。同时由于身处地下,所以在挖凿的过程中还挖凿一条需要院内通向地面的台阶。
这样一个完整的下沉式的地窨窑就完成了。在山西,往往若干个地窖坑往往还会相连成村落。当地流传的谚语“进村不见村,但闻鸡犬声,院子地下存”正是地窨窑的真实写照。
对于下沉式的地窨窑,同样被当地人所广泛地接受。首先从个人方面,主要得益于它能够节省建筑的成本,施工简单,在房屋的功能上,能够做到冬暖夏凉。
地窨窑院落和洞顶
其次这种房屋结构能够帮助节省耕地,往往耕地可以在窑顶上进行,甚至铺路行车走人;同时当遇到战乱后,房屋的隐蔽性功能又能发挥它的特殊功效。
当然有失必有得,这种房屋结构有时候也会给人带来一些困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水问题。由于是个地坑,所以如果没有一种系统可靠的排水方法,会导致雨水的灌入。
所幸黄土高原的水位低,即使在地窨窑院内打井,井的深度也仍然很大,加上山西当地居民节水意识强,所以往往只要设一口渗井,排水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锢窑
紧接着,如果连适合挖凿窑洞的地方都没有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当地人再一次创造出了土坯拱窑,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锢窑。
它是仿照窑洞的空间样式在地面上用砖块、土坯等材料建起来的。不仅在外观上覆盖上一层土以做成相似的平顶房,这样也有利于房屋的稳固,在窑洞的内部也与一般的窑洞相同,是拱券形的。
锢窑建筑模型图
因为锢窑在洞顶上也会覆盖一层或多层黄土,所以一样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而且不同于前两种窑洞,锢窑不受地形的约束,只要是平地都可以兴建。
但是锢窑在建造时一个特点就是需要木制的模架,依靠模架去建造。但是由于模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所以,锢窑的建造成本和所耗费的木料是很少的,造价低廉;同时它的内部空间的体积要比同等面积房屋三分之一,能够节省能源。
主要分布在我国山西的太原和介休一带。今天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内就有就是典型的土坯拱窑(锢窑)。
王家大院锢窑
无论是靠崖窑洞、地窨窑还是锢窑,都是土体窑洞。一般在洞顶都会有黄土覆盖一层或多层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其厚度都达到3至5米。
土体窑洞的洞顶一般为拱形、半圆或尖圆,主要的区别就是一般在土质较好的地区采用半圆拱形,像平陆、晋中一带地区;对于土质不好的地方,一般则采用尖圆拱形,像阳城一带多是此类。
砖石窑洞
山西窑洞除了常见的土体窑洞之外,到现代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普遍有砖石窑洞。所谓砖石窑洞就是指用砖块或石料建造的拱顶的房屋,一般都是多个窑洞并联而成的。
多分布于晋中和阳泉一带,在晋东和沁水也有少量的存在尖券拱顶。
相比于土体窑洞,砖石窑洞更大,跨度达到了三米多,墙体的厚度近一米,坚固耐用的同时还可以在墙面上粉刷不同颜色的油漆,形成彩画墙壁,这是属于山西窑洞的独特情怀。
砖石窑洞
中国目前的窑洞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六大区域,它们都各具地方特色,相比之下山西窑洞以它独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同时又凭借它优越的功能而从各地窑洞文化中脱颖而出。
二、山西窑洞建筑的优势
首先山西窑洞最早是依靠下沉式窑洞,靠崖窑洞次之,砖石窑洞最晚。在完全依靠黄土拱券作为支撑的山西窑洞,实现了抗震效果。
又因为是在黄土中开凿,墙体厚,在建造过程中还会在洞顶覆盖较厚的一层土,从而达到保温、保湿、隔热的效果,所以这又使得山西窑洞能做到冬暖夏凉、保湿恒温。
窑洞内
再者,因为窑洞是依靠当地的土地而凿,所以相比于砖石结构和木制结构的窑洞,山西的土体窑洞造价成本低廉,窑洞是一种“减法建筑”。
在洞穴挖掘完成后,只需要准备相应的;施工方式简单,只需要简单的工具便可以开凿,同时依壁依土而建的窑洞保证了它的稳固性,这是其他民居建筑无法相比拟的。
无论是早期的靠崖窑洞和地窨窑,由于都是建在黄土之下,所以在洞顶依然可以种植耕地或者作为路面行车,这极大地节省了空间,少占耕地的面积。
下沉式窑洞和洞顶路面
那么如此优越的民居建筑,为什么在今天会越来越少呢?
三、山西窑洞建筑的缺陷
首先,由于窑洞是单面开门和开窗,所以相比于现代的建筑来说,其通风效果不佳而且采光能力有限,已经不同于原始社会时期和古代,现代人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更加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
其次就是屋内是潮湿问题,虽然山西窑洞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潮湿地区或者遇到降雨时,室内湿度会长时间过大,不利于人的居住。
同窑洞排水效果先天的劣势,在早期人类居住时,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以及黄土高原当地本身水位较低,土壤干燥,当地人对于水资源非常节省,所以对于降雨可以充分利用,排水问题不突出。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水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加大且水遇到黄土还会存在塌陷的状况,安全隐患大。
被雨水侵蚀下陷的窑洞
最后就是窑洞的面积受限。尤其是早期的下沉式的地窨窑,虽然在深度上可以持续地增加,但是由于拱券的制约,在宽度上不能过大。
因此综合了多方面的优缺点后,随着现代建筑不断发展,曾经的古式土体窑洞逐渐被砖石院落以及现代建筑所代替,在保温方面发现了一种聚氨酯保温的材料用于现代建筑制作中。
弥补了现代建筑的不隔热的缺陷又达到了环保的要求,居民也开始从地下回到了地面上。
山西窑洞是中国建筑文化的见证,是物质和精神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成,留给后人的宝贵建筑遗产,虽然在今天它已经被逐渐淘汰,但是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形式,展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山西师家大院
结语:
窑洞民居村落文化的保护,首先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其次又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目前国家已经开启了对于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同时发掘它的经济价值,例如划为旅游景区,不仅可以给世人展示了解山西古窑洞的机会,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今天山西太原的九阳宫“九窑十八洞”、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山西省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大院、山西汾西县的师家大院等等,都在向我们展现曾经的古建筑魅力,每一种不同的窑洞建设,都是一场跨越千百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史》
《礼记》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考工记·匠人》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