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蓝草绿绿,云淡淡风徐徐。小暑时节,河北康保坝上没有了往昔的热情,反而被连日的蒙蒙细雨关照得有点缠绵。
国家实施退耕还草和退水还旱生态可持续发展政策后,康保县成为亚麻种植的主产区,由两年前的8万亩增加到12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构成形状不同的“蓝图”,被雨水滋润后的亚麻青苗变得更加透绿。
在绿郁葱葱的亚麻青苗里的农民合影
亚麻籽自古就是坝上农民钟爱的食用油原料和经济作物,如今,当地人靠它致富。康保县李家地镇八义堂村村民赵芳,现年63岁,看上去瘦弱但精明干练,三年前摘掉“穷帽”,他勤劳肯干,承包了本村闲置土地,实行小流转而脱贫,说起种植亚麻的经历,“以前人人都种地,耕种收割全靠人工,每年也就种10多亩,秋后除去榨油吃,剩余卖钱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回想过去家里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还是靠一年年的卖亚麻籽积攒的钱买的,过去小作物也顶大梁”。
在李家地镇凯阔食品公司打工的车间工
这几年,思路一变天地宽,国家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后,凯阔公司在“一县一品一产业”的消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与李家地镇周边村签订了亚麻回购协议,还免费赠送张家口农科院研发的“坝选3号”抗旱优质品种,秋后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毛钱的溢价再回收亚麻籽,赵芳又承包了50亩土地,购置了小型拖拉机耕种,人勤地不懒,经过精心的除草施肥田间管理,2019年风调雨顺,亚麻籽颗粒饱满增产增收,亩产达到200斤,当年收入两万多元。再加上每年1200元的分红收益,每年存款最少3万元,上半年,在消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公司扩大产量,提供了多更就业机会,他懂技术,能吃苦成为厂里的“主力军”,两个月就增收6千多元,现在家里购置了新的三大件“代步车、电视机、电冰箱”,安装了联通网买了好手机,扩大了朋友圈,这都是脱贫的力量和咱老百姓的底气,“我们现在啥也不缺,家用电器全有,家里从来不缺肉,咱身体好,还能干,攒点养老钱,存款都有了,就别用国家管了”赵芳憨厚朴实的话语,透露出自信,虽然不是豪言壮语,但是也体现出一种新时代农民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和思想自觉。
李家地镇毛不拉村村民赵爱,70岁的老头,精神矍铄,腰板挺直,孩子全在外地生活,自家10口人的100亩土地全部留给自己经营,除了40亩莜麦还种了60亩亚麻,每年收入5万元。赵大爷介绍说“我们相中了这里亚麻价钱高,不愁销路,这就是实理,在这里脱贫痛快,每月还能在厂里挣工资,我老两口弄点养老钱,能脱贫就是“止痛片”,现在国家政策好,土房换砖房,砖房变楼房,种地机械化,打工不像地里干活受累”
人勤劳天帮忙,谈话中,毛卜拉村村民武占秀大姐脸上流露着喜扑扑的笑容谈起了自家的脱贫致富经,“我家种了160亩亚麻籽,还养了80多只羊,种地带动了养殖业,现在牛羊市场行情好,养殖来钱更快,每年收入二三十万,我们把亚麻秸秆做草料喂羊,榨油麻饼转化为羊饲料,我家主副业都不错,我们只要身体好就不愁挣不来,现在的农民不种地,全部都是机械化,我们吃的是原生态的,跳的是秧歌舞,我们从农民工转变为车间工,收的股金,挣的薪金,还真担心厂子要搬走不方便打工,现在我们锻炼好身体不给国家添负担,不给儿女找麻烦,快快乐乐度晚年,我们的收入不比城里人低,这就是我们的小康生活”,一番话说出了新时代农民的自信和快乐。
中国联通定点帮扶企业凯阔公司经理张经宇介绍说,“加工厂方便了周边村落2600多户加工油料,解决了40多人就业,未来的亚麻厂不但不搬迁,还要扩大生产,在后脱贫时代,我们将坚持“一县一品一产业”帮扶思路,秉承“企业富了不算富,带动脱贫才叫富”的帮扶举措,培育发展家门口的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小康路上最温暖的注脚,看着地里绿油油的亚麻青苗茁壮成长,长势喜人,手里举着金黄灿灿的亚麻秆,农民们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正在朝着小康生活的路上奋进。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