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六本书告别思维混乱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大学》,是儒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研究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从中得到知识和智慧。关于这个成语,曾经发生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明朝的王守仁。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曾经记载了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希望成为圣贤。于是在看完儒家的书之后,决定从格物开始做起。格物的意思是先研究事物的基本规律,那么先研究什么事物好呢?就在这时,王守仁看到了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王守仁就开始格竹了,在经历过七天七夜的研究之后,王守仁除了大病一场,什么都没有得到。后来王守仁从自己这次失败的格物过程中得出结论,他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

王守仁对朱熹的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

尽管王守仁这次格物过程是失败的,但是他却能从这次失败中汲取经验,摆脱书本的桎梏。仅凭这一点,就能让很多读书人汗颜。

关于读书,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性价比最高的自我投资。但是大多数人在读书的时候,却没有并没有想清楚到底想通过读书获取什么。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有人说自己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但是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却强调死记硬背。结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忘记的速度特别快。

又有的人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强行把通过书本得来的知识,套用到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结果变成了赵括那样的纸上谈兵。

还有的人本以为读书能让思想透彻、想得明白,但是读完书之后自己的想法却更加混乱。

这三种情况,简单来说,都是不会读书造成的。所以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能让读书真正有价值。

为什么读书之后觉得脑子更乱

首先,读书量少。读书是一件需要长期积累的事,不能奢望只读一两本书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成长。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由于掌握的知识不多,是很难仅凭一本书的内容了解到事件的全貌。就像瞎子摸象那样,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像蛇,摸到大腿的人说大象像水桶。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一本书的文字量一般在几十万到一百万,再加上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自己在表达什么,还要在这其中加入大量的案例和数字,这更会让读书量少的读者感到迷惑。

所以当我们在培养读书习惯的初期,不要轻易相信书中所写的内容。而是应该通过阅读不同作者的书,吸收他们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观点,进而产生我们自己的思想。

第二,内容深度不够。如果各位读者老爷们看过我之前的几篇文章,会发现我推荐了很多入门级的书籍。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作为学习的方式之一,想要培养读书习惯就要先从简单的书籍开始看。

但是经过我的观察发现,很多人在读完入门级的书籍之后,会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门知识下的全部内容。进而觉得没必要再去读一些大部头的经典,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知识的错误认知。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达克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初步了解一个行业、技能或者知识后,会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读入门级书籍的作用在于让自己了解这门知识下的基本概念,为自己读大部头的经典做准备。

如果仅凭一些入门级的书籍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内容,对于培养深度思维能力来说,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

第三、书中的道理不是自己的道理。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前人对于经验的总结,但是产生这种知识的条件却在发生变化。当我们通过看书掌握这些知识后,要对其中的内容加以辨别,不能生搬硬套。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中,世界是静止不动的。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区域叫做月下区,构成月下区各种物质的基本元素有四个,分别是水、土、气、火。在月亮以外的区域叫做月上区,构成月上区各种物质的基本元素叫以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做规律的圆周运动。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地心说的核心。

我们作为一名现代人,已经知道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这是因为基于科学的发展,观测世界的手段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当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时,自然不能继续沿用他的世界观。

在明白这三个基本原因之后,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读完书之后会觉得脑子混乱。那么该怎么解决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是如何读书,其次是如何把书里的内容,经过梳理和加工,变成自己的想法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先从如何读书开始。

如何读书?

虽说读书的门槛非常低,只要认识字就可以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门技术活儿,如果不懂其中门道,读完就忘就会经常发生。要想掌握技术活,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该读什么书?在这里就不给大家拉书单了,从大的方面来解释一下该读什么书。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作为一个不经常读书的人,想要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只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由浅入深,二是由点及面。

第一,由浅入深的读书,改变不爱读书的习惯。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被家长和老师强迫读书,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在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之后对读书完全提不起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人能力,就要先从简单的入门级书籍开始看。

比如想通过读经济学的书来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但是对于经济学的概念却完全不了解。这时请不要直接开始看那些大部头的经典,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科普书开始看。比如漫画类的,故事类的以及面向青少年的著作等等。

很多成年人对于看漫画、面向青少年的书有抵触心理,觉得自己一个成年人,看这种书显得幼稚。在这种情况下,要纠正自己的心态。一个成年人读这些书并不是幼稚的表现,我们是在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第二、看经典书,提升思维深度。在读完入门级的科普书籍之后,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关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很多人在这时会陷入前面提到的达克效应内,在这个心理学效应的影响下,会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于是放弃继续深度读书。

在这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心理,接下来要开始读一些经典的大部头。这些大部头的书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以及无数读者检验之后留下的精华。这些知识与入门级书籍不同的是,它们都是通过相对比较复杂的语言,来高度解释和概括后得到的。

我们在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培养自己深度思维的能力。这点是碎片化阅读、看视频、听音频等形式做不到的。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能从这两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基本上就可以说自己会读书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问题,读完书之后如何把里面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怎么把书中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

以小孩子对烫伤的理解为例,我们假设现在有个孩子正在玩打火机。这是孩子第一次玩打火机,他不知道玩打火机会有烫伤的危险。于是他在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指烫了一个大水泡。在这个孩子的脑海中,第一次把火与烫伤联系了起来。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他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玩打火机。于是他急忙制止自己的孩子,告诉他玩打火机会被烫伤。而他的孩子通过家长的告诫,知道了玩火会有被烫伤的危险。

但是这个孩子比较淘气,尽管已经被家长告知玩打火机会有被烫伤的危险。然而他还是按奈不住好奇心,继续玩打火机。在玩的过程中,用手指快速穿过火焰并不会产生烫伤。于是玩火会被烫伤这个概念,就变成了手指长时间与火焰接触才会有被烫伤的风险。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批知识来自于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这些知识还不能被称为知识,只能被称为经验或者信息。然后我们会通过语言、图像、文字等形式,把这些经验和信息传递给我们的后代。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在我们的后代使用这些经验和信息的过程中,会根据现实条件对这些经验和信息进行修正。与此同时把这些经验和信息进行总结,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并形成一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经验和信息才能被称为知识。

我们的读书行为,就是通过文字来获取前人总结得来的知识。所以要想把书里面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就要做到“不迷信”。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

只有把知识调整到合适的状态,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实际作用。

除了对知识进行调整以外,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书只代表了作者的一部分观点,这些观点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作者的主观思想。就像前面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那样,要想不被作者的主观观念束缚,最好的办法是看一些其他作者写的书。

读了很多书却思维混乱,看完这篇文章,保证让你的读书效果更好

通过印证不同作者间的观点,找到正确的知识。长期坚持下去,我们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有混乱的感觉。

好了,关于读书的时候如何避免产生思维混乱以及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和思想的办法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了。读书是一件收益颇丰的好事,但是读书不能随便读。客观认识自己和知识,做到“兼听则明”,以及长期坚持读书,才会让自己的读书行为收益最大化。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11-26 08:55
下一篇 2023-11-26 0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