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歧视这种态度一直存在,人的能力有高低难道就不能有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吗?
为什么歧视这种态度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战争一定会存在?”一样,其实背后有着最深层的人性动因。
人想内心平稳地活着,就需要个人的价值立足点,需要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有价值。这种能力感、价值感从何而来?
一种方法是靠自己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胼手胝足地与生活相抗衡,不停解决各种各样的麻烦来一点一滴获得。另一种方法是靠与他人对比,我比你强,那么我就显得更有力量与价值。
显而易见,两相比较下后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不用经年累月的努力与积淀,一句话、一个动作,我们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快感,而这一点与“阿Q精神”实际上异曲同工。它们都着力于建立一个对比的标准,在这对比中获取价值感。
既然要对比,肯定就得有拿来比较的对象。这时人为了获得优越感,必然要向下寻找,鄙视链就这样产生了。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处于鄙视链的末端,所以我们会在理性上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贵贱,要有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但当我们急迫地想要获取价值感时,常常会不自觉地采用第二种方法——毕竟懒惰与逃避困难也是人性中难以回避的阴暗面。只有自律性和自我要求很高的人,才能约束并勉励自己更多地采用第一种方法。
所以,不用再对“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尊重呢”这样的问题苦苦纠结,只要你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做到不采用鄙视链的方式获取价值感,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要求自己一尘不染,难!但能有警醒之心,有意识地控制这类行为,少一次是一次,你和你的生活就会开始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