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这一种水果,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过春节的时候,不少家庭都喜欢在桌上摆上一盆橘子,寓意着吉祥、吉利。
早在4000年前,我国就开始栽培柑橘,一直到秦汉时期,橘树的栽培已成规模,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曾以诗赞美过它:“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然而,橘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民俗上的寓意和诗歌的远方,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不小的价值,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宝”。
1、橘核
橘核,也就是橘子的种子。其除了可以用来栽培下一代,在中医学上,其还具备三大功效:一是理气。二是散结,三是止痛。
针对于腰痛、乳腺炎、以及小肠疝气等病症,通过橘核的使用,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橘肉
橘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橘瓣。从中医角度来看,橘肉性甘、酸、温,而且不具有毒性。功效主要有止消渴和开胃等,但是吃多了也容易惹大麻烦,容易生痰,而且容易使肺气滞留。
日常与山楂一起饮用,对于那些有高血脂、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而言,也有一定的效用。
3、橘络
橘络,即橘瓣上的白色丝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橘筋。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其具有两大功效:一是宣通经络,二是行气化痰。
对于那些由痰滞经络,以及咳嗽引起的胸肋疼痛等,合理食用橘络是能够起到缓解疼痛作用的。最常见的有将与茶一同煎服,用于缓解咳嗽肋痛。
4、橘红
橘红,即橘及和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通常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橘子的成熟期,会将其采收,用刀子将其外果皮削下,然后放置一旁阴干或者晒干。
在中医学上,橘红性温,味辛、苦,主要归属于肺经和脾经,主要用于咳嗽痰多的缓解,可起到理气宽中和燥湿化痰的作用。
5、青皮
青皮,即橘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颜色发青的果皮。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青皮主要有疏肝理气以及散积化滞的功效。
对于那些因肝郁气滞引起的腹胀、嗳气、乳房胀痛以及胁肋胀痛等病症,都可以使用青皮加以缓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皮性烈耗气,所以气虚者最好禁用。
6、橘皮
橘皮,在中医学上又被称为陈皮,是橘子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气性温,味辛、苦,归属于肺经和脾经,功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理气调中,二是燥湿化痰。其主要用于脘腹胀满、脾胃气滞以及湿浊中阻等原因导致的纳呆、胸闷、便溏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内有实热者应该慎用橘皮,因为其会引起阴津亏损。
别看橘子浑身上下都是宝,但是吃多了,对人体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危害。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橘子性温,虽然可以常吃,但是并不代表可以多吃,因为多吃容易上火,由此也会带来大便秘结、口干舌燥、口舌生疮以及咽喉干痛等症状。
另外,橘子果肉中是具有一定有机酸的,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所以在空腹的时候,最好别吃橘子。
还有,橘子中也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如果一次食用的量过多,或者是连续几天都在食用大量的橘子,那么就很容易使得血液中的胡萝卜素浓度升高,体现在人体上就会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
所以说,橘子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吃多了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记得别贪嘴哦。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