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透明,我们该如何应对大数据下的隐私安全?
大数据时代下,你的安全感有多少?
最近一档名为《破事精英》的搞笑剧正在开播,剧中的破事部因遭遇隐私泄露问题从而深陷广告的套路之中,每天被各种推送骚扰。但这样的问题并非仅存在于影视剧中,生活中上演得更为频繁、更为离谱。
比如你前一分钟刚和别人在聊天时提起某物,后一分钟打开网购软件,里面就恰好推送那件物品;再比如你在网站浏览了什么,之后便给你推送相关的短视频……你的信息被窃取、被监听、被盗用,骗子们甚至能如数家珍一般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爱好、家庭信息、近期状态等,可谓毫无个人隐私,也可谓毫无安全感。
个人的隐私泄露具有普遍性与无形性,公众在不知不觉中便可能被盗用了信息,而后便可能随之陷入电信诈骗、网络贷款的陷阱中,防不胜防。
科技的发展与大数据的完善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如隐私泄露。
科技为人们带来了无限便利:人工智能、云空间存储、便捷网购……从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只需要动动手指。但问题随之而来:大数据之下,隐私趋近透明,个人在各大APP抑或设备中留下的信息被大肆窃取,甚至在暗中被交易、被传递。
资本总是逐利的,人性也是利己的,所以在利益的趋势与科技的辅助下,一些人往往会丧失道德、僭越法律,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不法分子普遍不具备道德底线,当他们拿到用户的隐私权后,后果可谓不堪设想。
因为个人隐私被侵犯、被盗取时很难收集到有利证据,也几乎无法察觉,所以通常会面临着保护范围难以明确、侵犯隐私行为难以认定的问题。在隐私透明无法避免的当下,用户们的自保措施收效甚微,如关闭广告、开始隐私保护选项……可这些措施几乎形同虚设。
想要保障大众的隐私安全,需要多措并举。要以立法与管理为主,技术与道德为辅。
第一、技术层面。
大数据时代想要实现隐私保护,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大力研发并推广数据失真技术,让重要信息与敏感信息不易被识别和被还原,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要普及匿名发布技术,适当隐藏用户的信息来源与细节,从而提高大数据的安全性。
现在有一些企业推出了各类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产品,这些产品在安全防护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国要鼓励与支持这类企业的研发,大力推广这类产品的使用。未来,期待更多的企业推出更多元、更高效的产品助力维护民众个人信息安全。
第二、立法层面。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即便教会千万个人自保,也没有严罚一个不法分子来得实际,国家必须有所作为。想要保障大众的隐私安全,必须严格立法,加大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做到“杀一儆百”。要完善现有法律条款,对盗用他人个人信息者严格量刑,让各类侵权事件有法可依。此外,还要使用法律约束各类软件APP,制定相应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对不法平台严打、严查、严罚。
第三、管理层面。
我国需要建立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机构,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盗用信息的违法性,督促企业与个人合理利用隐私数据。此外,业内还需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
第四、个人层面。
个人一方面要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不轻易暴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尽可能不要将敏感信息留在智能设备上,更不要轻信网络中的陌生人,时刻提高警惕。另一方面,每一个个人都要严于律己,不要试图挑战法律的底线,也不要触犯他人的权益,所有违法的勾当终将被发现、被惩处,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在上述提及的四个层面中,技术与道德扮演着辅助的角色,道德约束不了所有人,技术也阻碍不了所有人,只有提高犯罪成本,加大法律与管理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去年的9月 1日,我国正式开始施行《数据安全法》,两个月后《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开始正式实施。从这两套法律的出台中可见我国数据安全的立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正全力打造完整的企业与平台信任体系,营造统一的信息安全平台。
大数据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但是二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并不会只在一朝一夕,而是要走一段较长的路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参与其中,大数据时代,拒绝隐私“裸奔”!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