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后,为什么没有大师了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民国多大师,在今日看成为好多人吹牛谈资,说起人物各个头头是道,讲起段子来那是口沫横飞!

话说,借别人光亮点评天下之余,除了满足了无数人物内心的虚弱感,有意义吗?

借力这事吗,个人是不太认同的,不是自己的,终究差点意思。

这差点的意思,就是辩证看历史后的反思和回归时代后的感悟。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大师辈出)

民国大师多吗?确实多!但时代背景,却是促成大师纷纭的关键因素。

民国时代,切实地说,算是华夏除新中国之外,非常重视教育的时代!

清朝灭亡后的北洋当国时代,袁世凯就做了一件惠及后世的事情,那就是致力于普及基础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点但凡有点见识的军阀都做到了身体力行。

可是咧,基础太过差劲,让努力事倍功半,长期的战乱也让教育事业止步不前!

由此才有了民国大师看上去的纷繁耀眼!

无数大师,在今日都有封神之势,进而成现在讽刺学术界的标杆。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军阀混战时代)

但是这一切都和民国时代的特性有关!

在一个文盲率达八成,人均寿命不过35岁年代,天下读书人可不多,小部分读书识字的都是精英,读书种子就那么多,在同样的土壤,施同样的肥,这群人难免就有了一个小圈子。

这小圈子里面,都是精英,最后意气相投,顺理成章不就成了小团体吗?

大家互相转悠,闲扯巴拉久了,知根知底,熟门熟路后,商业互吹也就成了必然。

至于商业胡吹的类别,其实也很有时代特色,文人互吹多,至于理科?几乎无有!

今日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那个时候却不同。

民国时代,除了大量农业人口,少得可怜的轻工业,就看不见重工业。

没有工业土壤何来数理化?

由此可见,这产业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文化界氛围!

话说写文作赋只需纸墨笔砚,这还是能造的,由此才有数理化不吃香,反而是文史哲紧跟西方的民国时代趋势出现。

整体大环境的黑幕,让擅长笔墨丹青的无数哲人大师们,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一个个敢言,直言的人物,纷至沓来,如时代星辰,在暗黑夜幕中,璀璨耀眼。

他们的繁星璀璨背后,是时代黑幕的雾霾深深,基于这样的背景,当然更容易暴得大名!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读书人少,才女更少)

乱世引动思想,也促成无数大师光亮万古可能。

因为和平稳定的社会,需要的是稳、平、缓,不需要的是急、驳、骂…..

这对于贤者而言,算个人的悲哀,却是万民的幸甚。

百家争鸣出春秋战国,百花齐放出民国乱世,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相似背后,自有定数。

这定数如何看?读懂一人就知,他就是学贯中西的陈寅恪。

陈寅恪这辈子,算得上民国标准大师成长史。

声明下下,陈先生学问我是欣赏的,非有不敬,仅就事论事而已。

家世而言,陈先生属晚清时标准官宦子弟,祖父陈宝箴那是当过湖南巡抚的人物,父亲陈三立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祖父牛,父亲牛,就连老妈俞明诗也牛,她和曾国藩沾亲带故。

强悍的家族基因给了陈先生学识底蕴,还有深厚的人脉关系。

底蕴厚,关系深,这就是别人家孩子啊!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陈先生)

基于此,加上个人努力,才有陈先生读书的顺风顺水学贯中西。

1910年从复旦公学毕业后,为了开阔眼界,陈先生二话不说,去往西洋留学15载,没钱可能吗?

先去柏林大学、后去苏黎世大学、最后又游学哈佛。

三个世界名校转悠一圈后,陈先生依旧个性清奇。毕业证愣是一个没要,肄业都算不上,可学问却学了不少。

这放今日,是要挨打的,但他愣是一点心理负担木有。

海飘十六载,悠然回国,立马被推荐进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至于为何如此顺利?那就要寻思寻思,推荐人是谁了!

这三个推荐人,前两个是留学时期认识的小迷弟吴宓和傅斯年,第三个则是梁启超。

有这三人轮番推荐,再加上梁启超的赞誉:

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所有著作加起来,也不如陈先生的300字有价值。

让时任清华校长的曹云祥,抓耳挠腮之余也不禁想,我的妈呀,这到底是何方大神?

清华之父好奇心起,结交之后,也对陈寅恪才华佩服无比。

进而顺利地让陈寅恪和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就职国学研究院,组成了清华F4。(四大导师)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清华四大导师)

在这段典故中,我们不难发现二大定律。

第一,家世好是陈寅恪成功最大助力。

这份因家庭传承而来的学识,让陈寅恪在出生那刻,就已然超过八成同龄人,因为那八成人都是文盲。随后,因家庭富有,他又获得了无忧无虑去国外留学机会。

这机会今日看仿如多见,可在哪个读书人少,留学生更少年代,无疑是稀缺的。

剩下的二成读书人中,他无疑成了站在学术顶点的人物,说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第二,读书人小圈子,给了他敲门砖。

我之前说过,在文人扎堆混的时代,商业互吹是常态。

可胡吹的前提是,你要先认识他们,随后才有用才学让他们认可的可能。

认识需进圈子,认可则需实力。

世间事往往是实力加努力,但圈子却难进,陈寅恪却是一个既有圈子,又有实力的人物。

家族贵气的陈寅恪,通过祖父、老爹、老妈加持,有了这个圈子的门票,也成了后续无数人提携他的先决条件。

要不,贵为文人标杆的梁启超会说出: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所有著作加起来,也不如陈先生的300字有价值。

这样明显吹捧的话吗?

其实这背后,不过是梁启超用自己身份给陈寅恪背书而已,背书的目的就是让他出头。

至于出头的目的吗?一为不荒废人才,二为不背弃圈子。

有了这两大定律加持,加上陈寅恪家学传承和留学时候虽没拿证却学到的真本事,才有了大师的升起。至于这个大师,在升起后为何如此光耀,其实也有时代背景在内。

这背景也很简单,说段趣事就懂了。

话说陈寅恪有一次拜访史学家夏曾佑,两人闲谈之余论起读书。

夏曾佑说:你啊,能读外国书,很好,不像我只能读中国书,读完就没得读了。

这话初听,不知其意,可细思却有深意,深意背后,就是中国文化的弊端,看上去浩如烟海,却有脉络可循。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西学东渐)

中国学问到底有多少?估摸无人可说出一二三来。

但水有源,树有根,文化也是如此,把控了源头,就易于弄清。

中国文化,起于商周时期的《易经》、《尚书》、《诗经》,后续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又兴起了一大波学问。

除此后咧?实事求是说,并没有多少跨越式发展。

除了各朝史书外,至多都是在前人经典上注释或修修补补。

比如儒学就是如此,在儒家经典基础上,马融一个说法,朱熹一个说法,王阳明一个说法,说法虽换了,可研究的本质却没变。

于是乎,中国读书人,除了读史书外,其实是没多少书可读的,读完就完了,理解靠个人。

这就让西学东渐盛行后的读书人意犹未尽,并扪心自问,国外是否还有更多学问咧?

于是留学成读书人心之向往的事物,为的就是,学习新的,未见过的知识。

恰好,那个时代又是一个学术大爆发时代。

基于工业革命,还有启蒙思想,民本主义的广为流传,无数流派纷至沓来,一个个著书立说,成了显学,这也让少有的民国留学生们,大开眼界之余,升起了原来如此的感悟!

这感悟!

在积贫积弱时代,成了他们心中的坚持和骄傲,也成了他们后续归国后,掌握话语权的关键。

我们学贯中西,我们什么都懂,你要和我论对吧?国学我有研究,西学我也有研究,你又如何论赢我?

认知差,还有时代差,让留学大师们,理论功夫深厚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降维打击)

海龟面对土鳖,实现了认知领域的降维打击,交锋过后土鳖军团溃不成军。

溃不成军的后果也很显著,学成归国的海归们,本就物以稀为贵,一个个又都成了天之骄子。

他们不需要多么精深的学问,就能用强势的外国学术话语权,获得偌大名声,进而一个个成了西方学术领域,在国内的代言人。

都成一个学科代言人了,你说他不是大师?可能吗!

由此可见,民国大师的出现和井喷,时代才是驱动力关键。

贫弱时代,有八成文盲,两成读书人中,能留学的寥寥无几,因此这群人各个都是宝。

混乱时代,学术无新意,无突破,一个能带回新学术的人物,就成了大师。

他们都是时代的追赶者,但说是时代的赶超者却是不对的。

不过在那个时代,做个追赶者,就足以当大师了。

反观今日,我们这个大时代,就完全不同了。

今日最需要的从不是追赶者,而是赶超者。

要求不同,标准不同,大师的出现,当然是难上加难,少之又少!

由此看,今人又何必苛责今人?

民国以后为何没有大师了?读懂陈寅恪先生就懂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12-24 15:48
下一篇 2023-12-24 16:07

相关推荐

  • 好听的2020鼠宝宝男孩名字

    最近和老公因为给孩子取名字伤透脑筋,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从怀孕那一刻开始,宝宝就像一个会魔法的小精灵,牵动着全家人的心。为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更是倾注了所…

    2023-01-25
  •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超级英雄,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史诗巨片

    青羚网讯记者6月22日从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获悉,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发起,北京金色度母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我国首部史诗巨片电影项目《英雄格萨尔》日前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

    用户投稿 2024-01-08
  • 消防设施防冻措施及冬季投用注意事项

    济南消防温馨提示:济南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寒潮橙色预警信号,预计28—30日我市将出现强寒潮天气,全市将出现平均风力4~5级阵风7~8级的偏北大风,降温幅度16~18℃,北部区县及…

    2023-02-01
  • 保存生姜不要放冰箱教你简单方法

    生姜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调味料之一,几乎每个家庭厨房里面都常备一些。在做很多美食的时候都需要放上一点生姜,但是生姜的用量却比较少,而比较优质的生姜长得都挺大的,所以买回来的生姜是没有办…

    2023-06-06
  • 学生证飞机票优惠使用规则

    2022年民航暑运旺季,幸福航空增频多条暑期热门航线,保障旅客高峰出行需求。考虑到暑假期间,学生群体航空出游需求增加,幸福航空特面向广大学生旅客推出“幸福学生惠”产品。 针对幸福航…

    2023-06-23
  • 山东话干月什么意思

    虽然我们在使用普通话交流时,很少说“干yue”,但我们对"干yue"这一说法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感觉恶心、想呕吐时,就会说"干yue"。这个y…

    2023-11-30
  • 暍羊奶粉有什么功效

    一说起喝奶粉,想必你第一印象是牛奶粉,现在羊奶粉正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被称为“奶中之王”的羊奶,究竟有什么好的呢,有哪些优点呢? 羊奶粉之所以能越来越受欢迎,还是因为他自身…

    2023-03-15
  • 压强复习提纲

    压强复习提纲 第1节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

    用户投稿 2023-01-03
  • 苏武牧羊是在贝加尔湖吗

    苏武是卫尉(官职二品)苏建次子,苏建跟随卫青伐匈奴立功,封平陵侯,食邑1100户。卫青再次伐匈奴,前将军翕侯赵信投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与赵信同行,虽逃回但连坐当斩,赎为庶人。后苏建复…

    2023-05-26
  • 最全食物嘌呤表收藏好不怕尿酸高

    哪些食物的嘌呤含量高?看完这篇文章你心里就有数啦! 本文引用了《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中包括的十七类近500种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 数据主要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潘洪志…

    用户投稿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