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冰灯,大家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北方冰城哈尔滨,也会联想到那被称之为“东方冰雪迪士尼乐园”的冰雪大世界,冰雪大世界坐落于太阳岛西侧,是一年一度的冰雪主题嘉年华,从每年的圣诞节至次年三月初期间开放,几乎成为哈尔滨最热闹的旅游景区。
它是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游客必须去的旅游景点,可对于那些连雪都没见过的南方游客来说,冰灯到底是什么,冰灯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而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北风的足迹,一起走进那梦幻的冰灯世界。
冰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发源于于我国北方,由于独特的地域特点,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
以前的人使用的都是油灯,而黑龙江流域的人,尤其乌苏里沿岸的赫哲族人有在冬季夜晚捕鱼的习惯,夜晚捕鱼自然就需要照明工具。可那时候的油灯没有灯罩,纸质的灯罩在野外一吹就破碎了,很容易被灭掉,所以基本不能使用,而那个时候也还没发明玻璃,更没有灯泡,因此人们就地取材,发明了冰灯。
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放个油灯在里面,用于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冰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
因此,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
后来,人们又把这冰灯加以装饰和改良,在冻冰的水里加上了颜料、纸屑、碎木头之类的东西,结冰之后会在冰体内形成独特的颜色的花纹,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人们就会制作彩色的冰灯挂在家门口,以供人们观赏。
清代《黑龙江外纪》里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玻璃灯罩和电灯被发明后,这种笨重的冰灯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再有人手持冰灯游走于江面之上了,但这并不是冰灯的终点,反倒是它以另一种形式重生的起点。
1963年的哈尔滨,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而此时的冰灯经过了百姓和艺术家们的改良,放置油灯或者蜡烛的冰灯,不但寿命短,油灯还很容易被熄灭,需要有人时时刻刻打理,所以到了第二届冰灯游园会的时候,冰灯里面放的不再是油灯了,第二届冰灯游园会首次全部采用电灯光源,首次采用松花江天然冰来制作冰灯,首次用天然冰屋盖楼和用冰雕镂出人像和动物,雕成了小姊妹、金马驹等冰雕,塑出了老寿星、小孩骑象等雪塑,出现了第一座8米高的冰塔,第一座12米长的冰桥,第一件4米高的室外大型冰雕工农兵人物群像,第一个20米高的冰瀑布珠穆朗玛峰,而这一次冰灯游园会就是如今,每天能迎来上万中外游客的冰雪大世界的雏形。
也许有人要问,这些如童话般梦幻的冰灯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首先要取冰,松花江的水清澈,透明度高,而且松花江是在零下二十五度左右的温度之下一层一层冰冻的,密度非常强,而且冻出来的冰块和一般速冻的不同,里面很少能看见气泡,非常澄清,很适合做成冰灯,而取上来的冰要控水24小时,这样的冰不酥、不脆、透明度高,还容易被雕琢。
冰与一般的雕刻材质不一样,它可不像木头和石头,它又软又脆,还硬,冰雕师傅必须在零下15度以下来完成雕刻,避免温度高导致冰的融化和碎裂。而且雕刻之前还要精心的设计,留好放入灯的小孔,以便将灯能顺利放入冰中,还能让观赏者从外部几乎看不出任何瑕疵。
小型的冰雕需要工匠师傅的巧手,而大型的冰雕就需要借助大型机械和大量的人力了,这和盖楼差不多,有的大型冰雕用冰量就达两千立方米,一个建筑得四五百人一起盖,昼夜兼程也要近十五六天才能完成。
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些冰雕会融化成雪水,流入松花江,消失不见,可以说,哈尔滨的冰雕师们需要每年都盖起一座迪士尼乐园,而且年年都不重样,这就需要冰雕师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给游人们更美丽的冰灯。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