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英语

有一篇论文,把这件事给量化了。研究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推特上超过12万条假新闻,结果发现,谣言被转发的几率,比真相高70%。如果我们让谣言和真相赛个跑,那么谣言的速度比真相快6倍。真相刚起跑,谣言已经冲线了。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传播谣言并不是因为人们不理性,恰恰相反,它很可能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正是在相信谣言、传播谣言的过程中,人们实现了自我好奇心的满足、情绪的传递和安全感的构建。

谣言止于公众,发现最常出现的就是惊讶,也就是不可思议。换句话说,相比于真相,这些假新闻常常打破人们固有的认知,进而引起转发的行为。猎奇心在谣言传递的过程中,扮演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把谣言传播的第一个原动力,称为“新奇假说”。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新奇假说

仔细想想倒也不难理解。正常情况下,社会的运行是比较稳定的。相比于超出预期的意外事件,可预测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经常说,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真相往往符合大家的预期,毫不稀奇。但谣言不一样,它是杜撰的,根本不受事实的束缚,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条信息:

第一条,最新研究表明,吃大葱能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第二条,最新研究表明,吃大葱可以抑制人体癌细胞扩散。

如果把这两条信息放到网上,其他条件相同,一定是后者被阅读得更多,转发得更快。原因很简单,“吃大葱能补充维生素”这件事,对我们的意义没那么大,没有打破人们的心理预期,就像无用的废话,自然引起不了转发。而“吃大葱可以抑制人体癌细胞扩散”,好新奇,太让人想不到了,于是点赞、转发就顺其自然了。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想想,野史似乎总是比正史传播得更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真相就像《三国志》,一本正经,但有点枯燥;谣言就像《三国演义》,天马行空,新奇无比。所以打破固有认知的新奇信息,本身就具有社交属性。一个信息是不是真的,有时候不重要,它是不是足够新奇、是不是能变成吸引人的谈资,才重要。你肯定有和朋友八卦别人的经历,谁会在谈论八卦的时候讲理性呢?这就是新奇信息在社交中的作用。

传递情绪

明白了谣言往往因为新奇、改变人们固有的认知而引起传播,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谣言传播的第二个动力——人们能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完成情绪的充分表达。很多时候,一些谣言之所以能被广泛转发,就是因为它们成功击中了群体情感。于是,大家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完成情绪的释放。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大家的高声啼鸣,其实就是一次次带有愤怒情绪的转发。传递谣言的过程,就是大家释放情绪的过程。是真是假不重要,气氛烘托到那儿就可以了。

解决不确定性

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了吗?并不。谣言最大的传播动力还不是满足好奇、传递情绪,而是接下来这句话——对于个体而言,有时候相信谣言、传播谣言,恰恰是因为谣言能暂时解决他们的问题。说得具体点,传谣可能是人们对抗不确定性的权宜之计。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很多事情非常重要,但又知之甚少,这就会造成人们内心的恐慌感。很显然,没有人希望活在不确定的状态之中。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快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这时候,谣言就提供了一种成本极低的心理安慰剂。与其说人们传播的是一条信息,不如说是一种梦想成真的愉悦体验。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从非典期间抢购板蓝根,到新冠期间的抢购双黄连,在社会发生危机事件的时候,这样的谣言几乎都是固定“曲目”。甚至很多时候,明明已经辟谣了,还是有人选择相信,传播还在继续。本质原因就是,这些谣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并没有真的被解决,但在转发中,人们暂时降低了内心的不确定性,获得即刻的安全感。于是在“别管真假,转了再说”“假的又怎样,万一是真的呢”这些心态下,谣言被火速传递。

人们为什么总是倾向于相信并传播谣言呢?

总结:分析到最后,你会发现,谣言的传播问题远不只是“有没有智慧”那么简单。人们传播谣言的动机,既可能是满足好奇,也可能是传递情绪,还可能是应对不确定性。这三种心态,都是谣言传播的动力,助长了谣言的滋生。

这也意味着,谣言治理是一个立体化的工程。不信谣、不传谣的说法固然正确,但实际生活远比这句话复杂得多。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12-29 13:14
下一篇 2023-12-29 13: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