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力替代人力劳动的做法早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用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到了现代,风力可以转变成电力能源。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低碳转型背景下,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等优势明显,加之海上风电产业链成本下降、风机大型化技术突破等,海上风电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汕头南澳勒门列岛海域附近,35台海上风机正热情拥抱海风,悄然进行着风与电之间的能量交换,将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汕头南澳海域——海上风电场
南澳勒门海上风电项目,自2021年项目投产以来,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日发电量最高超过58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高达7.5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5万吨,使汕头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占比由原来的6%提升到10%。
南海之滨的汕头,拥有大陆海岸线长218公里,海岛岸线长167公里,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海上风电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属海上一类风电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先天优势。
汕头南澳海域——海上风电场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汕头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风电产业从“陆上”向“海上”迈进。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领军企业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进驻汕头市濠江区,投资建设集技术、制造、实验、运维为一体的,亚洲最先进的综合型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拉开了汕头海上风电发展的帷幕。
汕头市濠江区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
2021年,基地向南澳勒门海上风电项目批量交付35台7兆瓦风机,并下线了亚洲单机最大容量的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2022年8月,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位于濠江区的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11兆瓦时代。
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11兆瓦风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国之重器,机组叶片长102米,扫风面积相当于4.2个足球场;转动一圈可发电21度,机组年发电量超过4040万度,可满足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万吨。500台这样的机组可以满足汕头市一年的全社会用电总量。
汕头市濠江区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
在龙头企业的探路示范下,“四个一体化”(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验检测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鲁能新能源产业基地、固韩重工海洋装备生产基地等海上风电产业项目陆续落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期间,多个突破、多项创新在濠江区相继诞生,“海风变绿电”成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濠江区规划建设4200亩海上风电产业园,谋划建设进港运输通道,解决风机主机、叶片、塔筒等大部件产品的运输问题,推动广澳港区风电母港建设,全力构建“一港一园”发展格局,助力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
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汕头拥有超过3500万千瓦的风电规划装机容量,占全省规划装机容量一半以上,是广东未来发展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重要支撑点。而随着风电装备科技创新发展,汕头有望将装机容量扩大至6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
汕头市濠江区
乘风起势,扬帆启航。
濠江区将紧扣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产业联盟、深水良港等平台优势,大力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运维中心等上下游企业,推动人才、研发、创新等发展要素汇聚濠江,加快健全从装备制造到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拓展延伸产业协同生态,全力推进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广东印记》之《濠江海上风电》
与您一起走进汕头
近距离感受
“海上大风车”的气势和魅力!
#广东##广东头条##广东微城事##潮汕##汕头头条##汕头##濠江##产业##海上大风车##海上风电##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建设#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