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政治选择题,每日一练政治20题

1 、 (单选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意思是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登高山”“进深谷”就是一种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B项错误。
C项: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项错误。
D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猎奇”或“雅兴”,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

2 、 (多选题)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这表明:

A.“驾驶脑”替代人脑,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B.“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C.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D.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正确答案: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B项:“驾驶脑”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用于代替驾驶员进行驾驶,但它不等于人脑,不具有人的意识活动,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B项正确。
C项: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正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人利用自身意识活动的能动选择和创造,通过实践制造出了可以协助驾驶的“驾驶脑”,也说明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选择性。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

A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驾驶脑”是人们制造出来的,实质只是逻辑数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并不能代替人脑,只有人脑才具有主动创造性。A项错误。
D项:“驾驶脑”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因而只能用于较为稳定的路径,对于复杂的突发事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所以“驾驶脑”不能全面替代驾驶员。D项错误。

3 、 (单选题) 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能梦见,你就能实现。这句话告诉我们:

A.因为我们不敢想,所以我们总不能成功;因为没有梦,所以无法实现梦想

B.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意识和胆识

C.要想成功,就需要加强我们的想象力

D.只要想成功,我们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哲学知识。
第二步,根据题干可知,想要成功,首先要树立理想和目标。反而言之,没有理想和梦想,我们就很难成功。A项中指出了要敢想和有梦才能成功,符合题干的意思。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题干中告诉我们要树立理想和目标才能成功,而不是加强想象力。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D项:题干中告诉我们要树立理想和目标才能成功,而不是不努力也能成功。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4 、 (对错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第一性的,外因是第二性的。(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本题正确。

5 、 (对错题)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务发展,错误的意识则没有任何作用。(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意识活动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由此可知,题干“错误的意识则没有任何作用”表述错误,应为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意识的作用包括:
1.意识活动能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能;
2.意识活动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3.意识活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6 、 (单选题)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首飞至2019年的发射次数达300次,实现了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人类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

D.有序的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的,它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人类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是量变,事物并不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不仅有量变还有质变,是质变量变的统一,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A项错误。
B项: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主要体现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题干没有体现,B项错误。
D项:有序的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是系统优化的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说法正确,但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7 、 (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D.因果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如果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就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如果主张意识决定物质,就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内容与形式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容是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缘之串联而引起的现象。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8 、 (单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我思故我在

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辩证唯物主义有两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同时它们又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水是万物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项错误。
B项:“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错误。
C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意思是说“人的理性”主宰着整个自然界,为自然界划分秩序,规定着自然界的发展。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错误。

9 、 (单选题) 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第二步,①项:文化本身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背景下产生后,它的深化和发展会对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本题中,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和民主德国分割开来。西方影视在柏林墙倒塌之前就已经影响了一大批人,助推了柏林墙的倒塌,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①项正确。
③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西方影像的传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助推了柏林墙的倒塌。③项正确。①③正确,即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②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本质上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反映。②项错误。
④项: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④项错误。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10 、 (单选题)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本质和现象互为事物的里表,它们是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是从属于本质的。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客观辩证法,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认识的主观辩证法。认识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过程。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更要了解他的心理活动。表示一个人好与坏是无法根据他的外表来评判,必须要看他的内心是不是和他口中所说的保持一致,体现了对事物认识的过程,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祸兮福之所倚,富兮祸之所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题干中未体现矛盾双方可以转化这一特点。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实践却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能够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通过实践进行比较、对照。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通过实践来对照是否达到预想的结果。题干中未体现实践对真理的检验。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选项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说法错误。D项错误。

11 、 (单选题) 著名思想家黑格尔说:“饱经风霜的老者与缺乏经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是:

A.坚持就是胜利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纸上得来的东西感受总不是很深刻,要真正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往往来自与生活实践中自身的真实体验。这句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题干中,黑格尔的话表明,缺乏经历的少年因为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和一位饱经生活阅历的老者迥然不同,也是因为两者的生活实践不同导致的。因此,两者都体现了人的认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都与实践相关,内涵对应一致。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坚持就是胜利”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意思是: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这体现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的《檄梁文》。意思是: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12 、 (单选题) “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D.矛盾双方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出自清代颜元的《习斋先生言行录,齐家》。意思是:智能高的人是勤奋肯干的庸人,而那些无所作为的庸人则是不肯用功的圣人。
矛盾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说明只要肯用功,即便是庸人也能为圣人,如果不肯用功,就是圣人也会变成庸人。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指的是矛盾的斗争性,题干中指出庸人如果有所作为就会变成圣人,圣人不努力就会变成庸人,体现的是双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只是努力程度不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结果。B项错误。
C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庸人和圣人之间本身没有联系,通过“下工夫”这一事情二者之间才建立联系,因此也不存在无条件的相互依存,更不存在相互渗透。C项错误。
D项:矛盾双方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但题干中并未体现一个人既是庸人的同时又是圣人,这两种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D项错误。

13 、 (单选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选择C选项。

14 、 (多选题)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知觉

B.概念

C.表象

D.推理

正确答案: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BD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征是: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B项正确);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D项正确)。BD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BD选项。

拓展

AC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A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5 、 (单选题) 古希腊唯物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泰勒认为( )是万物的始基。

A.地

B.土

C.火

D.水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即伊奥尼亚学派,这个学派提出了最初的物质观。他们认为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万物由它产生,万物毁灭之后又回到它之中,他们称这个东西为“始基”。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泰勒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都是由水演化而成的,“水”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物质概念。
因此,选择D选项。

16 、 (多选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社会主义民主

D.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A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共产党宣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

B项: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等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所在。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所有制。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B项错误。
D项: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D项错误。

17 、 (单选题)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①项:客观唯心主义者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由此可见,本题材料中“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①项表述正确,当选。
②项:“而这些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表明客观事实也会影响决定他们的思维,这说明这些人的行为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②符合题意,故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③项: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项错误,排除。
④项:唯心主义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因此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或多或少有借鉴意义,因此,不能对唯心主义全盘的否定。④项错误,排除。

18 、 (单选题) 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题干中“只比你努力一点”,“一点”是量变,是量的积累过程;“甩你太远”是发生了质变,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质变,因此,要注重量的积累。所以,题干内容体现了“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方法论:
1.要重视量变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坚持适度原则。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时候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A项: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选项“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表述正确。但是,题干中“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并未体现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道理。A项错误。
B项:“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说法正确。但是,题干中“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并未体现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变这一道理。B项错误。
D项:“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说法正确。但是,题干中“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并未体现要保持质的稳定性这一道理。D项错误。

19 、 (对错题)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意识决定物质。(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客观物质的主观反应,并不能决定物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应该是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本题错误。

20 、 (对错题)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马克思主义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它们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以及在旧矛盾向新矛盾的转化中对旧矛盾的否定,都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1-20 09:57
下一篇 2022-11-20 10: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