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三化学要走出分子和原子知识的误区,分子和原子是两种用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也是认识微观世界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学们在学习尤其是考试中时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现举例分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误区1: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析: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误区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误区3: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误区4: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而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1,但中子数却是12。
误区5: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误区6: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与不分,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则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误区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如果某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来区别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这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开来。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