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航拍
刘公岛全景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台湾梅花鹿
刘公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内,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游客在游览北洋海军历史遗迹和英国租借时期遗留下老洋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走进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犹如进入天然氧吧,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清爽宜人,运气好的话还会遇到野生的梅花鹿,尤其在夏季会惊喜地发现,“四周碧绿层层护,不许骄炎闯进来”成军地、甲午战争主战场而名播四海,也因全国惟一“海上国家森林公园”、“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而声名远扬,被誉为天然氧吧。“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世人对刘公岛负载的屈辱悲壮的历史知之甚多,然而对其林业发展历程却不甚了解。实际上,刘公岛林业发展历程不仅与中国历史共振,而且也是中国从落后、屈辱、走向辉煌曲折历程的又一历史见证。笔者借助历史文献,沿着时间的纵轴,梳理汇整刘公岛林业发展脉络,探寻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世如棋局,岛如棋盘。
1978年,刘公岛上战国遗址的发掘,推断自战国时期就有人在岛上居住。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石落村(威海城区)刘氏到岛上垦荒居留,刘公岛又称之为“刘氏别业”。明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设立威海卫。虽然有地方史志,但大多记载威海卫林木树种,对刘公岛清代以前的林业发展情况语焉不详。只能从清代康熙年间诗人的诗作中管窥一二。比如吕自岳的《威海八景》中的《山楼初旭》:“山楼晓日绛云生,万里情光一镜明。欲问扶桑何处是,刘公古木霭青青。”和王兰生的诗作佳篇《刘公岛》:“孰如东海上,孑孑刘公岛。十里绝尘埃,清远哗嚣少。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高下多田畴,行歌薅荼蓼。富不连阡陌,贫亦堪暖饱。”可以看出刘公岛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是很高的。
历史的年轮进入清代。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清王朝逐渐重视海防建设和筹办海军。威海卫因“东隅屏藩”的得天独厚地理位置,成为拱卫京津的门户。1881年,刘公岛便成为北洋舰队驻泊补给基地,其指挥机构所在地刘公岛除海军公所(即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船坞等基础设施外,还修筑了6座海岸炮台,其中旗顶山炮台就坐落在刘公岛最高点的旗顶山上(153.5米)。如此超大规模的建设,除小部分石材诸如石岛红从荣成石岛运来,大部分石材就地取材,劈山凿石,鉴于当时运输条件全靠人力和畜力,往山上运送石材、沙子及大炮器材等筑造炮台营垒,再加上当时通信技术落后,主要靠山顶构筑的瞭望台和信号台以观察敌情和传递信号。从历史老照片可以看到北洋海军时期的刘公岛基本上光秃秃的,基本上以阔叶林为主,尤其当时出于战备需要,林木既不能过多,又不宜过高。前几年威海林业部门遍查全岛,发现刘公岛树龄最大的树种也仅有龙柏、朴树,年岁也仅有200多年,不仅数量很少,且都在山脚处,山上最老的树木树龄不超百年。这也验证了北洋海军时期的刘公岛不仅不会植树造林,而且还因上万人的驻军和居民,砍柴做饭取暖也会毁掉大批的林木。“剪伐斯频,虽有萌蘖,尽可为薪,不中材用”,再加上屡遭虫害,刘公岛上的森林植被堪称荒凉。
甲午战争结束以后,为制衡俄国,1898年7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租威海卫专条》,自此又掀开了威海卫和刘公岛分别被英国租借32年、42年的屈辱殖民历史。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威海卫被英殖民政府由军事基地转变为英国海军在远东重要的训练和疗养基地,为适应英军及外国游客避暑疗养的需要,1910年前后,威海卫开启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殖民政府1914年从日本购进黑松10万株,接着又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引进刺槐、法国梧桐、美国杨、银柏等林木树种以及玫瑰等花卉品种。各种花卉树木的栽植地点主要集中于刘公岛上,仅1907年—1917年的10年间,岛上植树300万棵,树种多为黑松,这也是目前刘公岛树木以黑松为主的主要原因,达到2700多亩。由此,刘公岛成为世界万国树种富集的博览园。1902年,在刘公岛东部建成了小九洞高尔夫球场,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曾盛极一时。1907年,英殖民当局还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令》,在刘公岛上设立了禁猎期和许可证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
英殖民政府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同时,还移植了一套病虫害知识。当时,松毛虫是英租时期刘公岛林木的主要病虫害,为防止松毛虫,英殖民当局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栽植混交林。1932年春对刘公岛山北部林木烧毁部分,补植了刺槐、臭椿、山槐等数种,以点缀风景、防止虫害、预防火灾等成效。二是禁止捕杀山鸡。1932年4月英殖民当局召开第三次区董会议,专门对防治松毛虫害、保护森林一案进行了讨论,最后议决由公安局通令乡民禁止枪杀及捕捉野鸡,以保护害虫天敌。三是人工捕捉松毛虫。如1935年殖民当局雇工捉捕松毛虫2739斤。英国租借刘公岛42年期间,岛上多种植物竞相生长,郁郁葱葱,流翠滴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递升,绿色海岛、花园海岛渐趋成型。正如管理公署徐东藩专员1935年植树节时所做演讲的那样:“进港时,从船上眺望威海,只见迎面皆山,俨然一幅天然图画,但细看山色,却很平常,只见赤裸的露着山谷,并没有诗人所咏有的清风翠岫,供人欣赏。回顾海中的刘公岛森林,仿佛蓬莱深处,两相比较,就觉得有山无林,非但有损名山面目,而且有碍地方观瞻。”这或许就是英殖民当局在输出罪恶的同时,也输出了“文明”的一个附属品吧。
1940年,国民政府收回刘公岛后,又陷入日军占领和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刘公岛林业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新中国成立后,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人民政府坚持群众造林和国家造林并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运动。1959年11月,成立了国营刘公岛林场,总面积4,040亩,专门负责管理保护岛上的林木资源,有林地3,073亩,占林场总面积76%。有乔木树20多种。黑松遍布全岛,刺槐林220亩、板栗25亩、果树25亩。有珍贵的银杏、 榉树、朴树和几百年生的圆柏,还有青桐、盐肤木、皂角等。70年代引进了水杉、刺杉、落叶松、华山松、油松等。1982年底,林木蓄积量达7,500立方米。由于刘公岛在1985年之前始终作为军事禁区,没有对外开放,主要由部队驻守,在肆虐的文革时期,刘公岛很侥幸地躲过了砍伐林木,毁林造田,大炼钢铁的浩劫。
刘公岛自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开始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林业建设驶上快车道,其中,也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1984年2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来刘公岛视察。1985年春天,他们委托中央办公厅从北京寄来了龙柏、桐柏、石竹、刺梅、雪梅、含羞草等80多种中南海的树种花籽,驻岛某营官兵用了20多天,投工500多个,绿化营区,美化海岛,如今,这些满怀党中央深情厚谊的树种花籽在刘公岛上安家落户,开花结果。1984年11月,为了实行退耕还林,刘公岛的居民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1987年4月,刘公岛共植黑松10万棵。8月,又增植150亩苗木、花草。随着岁月的递进,虽然刘公岛不再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一代代刘公岛的建设者们始终不断地植绿、护绿……
如今,花园般的美丽刘公岛,林地占地面积4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7%,树种以黑松为主,共约19个科目,100多种,野生花草50多种,鸟类50多种,还有梅花鹿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栖息其间,其中,台湾回赠大陆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于2011年4月落户刘公岛,成为两岸交流的情感纽带和吸引中外游客踏访刘公岛的又一亮点。
在人们日益受到雾霾天毒害的时下,作为一方净土的刘公岛越发珍贵,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每年都有150万的中外游客登临刘公岛,走进森林公园,开启心肺净化之旅,享受“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作者:彭均胜)
刘公岛客运中心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刘公岛客运中心服务电话:
0631-5287807
爱来刘公岛:wh-lgdgwh
热门活动
1、回复“游船”查看游船时刻表。
2、回复“票价”查看刘公岛常规票价信息。
3、回复“优惠”查看全年优惠活动。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