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怎么骑着熊猫打仗的(蚩尤大战神兽熊猫)

不知是谁开始传言起兵主蚩尤的坐骑是大熊猫的,而且还把这食铁兽的名号冠加给了它?

蚩尤,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不过我先申明一点啊,蚩尤并不是什么魔头大邪魔,他是炎帝之后,算得上是很正统的诸夏先祖了,在周朝被称为古天子,在春秋战国中的齐国称为人主,在汉朝被称为兵主,这都是光明正大享受祭祀的先祖神明,可惜的是后面被人们打上了魔头标签。

对了,炎黄战争可不是像书本上那样写的,他们的战争延续了不知多久,炎帝之后共工和黄帝之后颛顼算得上是炎黄战争最后一次大冲突了,此后小冲突依旧不断,比如共工之臣相柳和黄帝之后大禹的战斗。

蚩尤大神并没有骑熊猫与黄帝陛下作战,而是骑着貘。貘又名猛豹

根据唐朝白居易《貘屏赞》来说: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为赞曰: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其名曰貘,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貘当是时,饱食终日。”

蚩尤大神并没有骑熊猫与黄帝陛下作战,而是骑着貘。貘又名猛豹

所谓食铁兽就是貘,而根据貘的皮肤来看和熊猫都一样都是黑白双色,但貘却是有五六百斤,而已经灭绝了的巨貘更是有千斤以上,两米之高。

蚩尤大神并没有骑熊猫与黄帝陛下作战,而是骑着貘。貘又名猛豹

巨貘是一种古哺乳动物。真貘科。个头在貘科里很大,身长高达2米,肩宽达1米左右,平均体重500千克,习性类似于河马。头骨较短而高。生存于我国更新世。化石经常发现于我国南方洞穴巨貘牙齿化石堆积中。 由于环境的变迁,巨貘在1万年前灭绝。巨貘主要分布在中更新世到全新世早期的中国华南广大地区,分布最北可以达到陕西,国外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在印度尼西亚可能也有分布。

根据这些考察来看,巨貘可以算是我中国特有的貘种。

虽然说是一万年前都灭绝了,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应当还有许幸存者。

因为中更新世后,中国貘基本消失,中国境内只有华南巨貘生存,直到一万年前消失。

但以上说法基于化石的严谨研究当然是重要的,但我们也知道,化石的形成需要苛刻的环境和漫长的时间,一万年内的貘类化石缺失,并不代表它们在一万年前就灭绝了。

在化石考古之外的“文字考古”,我们不但能更准确地认知古人,还能提升我们对貘的认知。

中国巨貘,很可能至少生存到了15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候它们被当成了鼠类。

我道教真人陶弘景在记录本草时,注“鼹鼠”条时写道:“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亦名隐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灾年则多出也。”

这里的描写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

正是对貘的准确描写,而大如水牛只能是巨貘!

称其为鼠,也并非因为它长得像鼠或人们误以为它是鼠,只是因为传说“乃云”中精落地成鼠,和老鼠吃盐而变蝙蝠的传说类似。

而且即便这个传说,也有着客观自然的解释——貘当时已经非常稀少,被人类发现的最大可能就是“灾年则多出”,而灾年鼠也往往更多。

而奇书《异物志》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巨貘被称为“鼠”的原因:“鼠母头脚似鼠,口锐毛苍,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灾。”

虽然略有牵强,貘类尖头小眼的样子倒也的确与鼠相似,而大如水牛,除了巨貘怕也没有其他的了。

蚩尤大神并没有骑熊猫与黄帝陛下作战,而是骑着貘。貘又名猛豹

这条记载中尤为珍贵的是“见则主水灾”,将陶弘景提到的“灾年”具体化为水灾,而貘类恰恰是半水生动物,随洪水而出的说法非常准确,尤其是巨貘更是和河马一个习性,只不过古书所记有点夸大了事实而已。

而从生物学来说,貘的攻击就是冲撞,这好像更符合作战需要吧,而且貘的牙齿也是超级坚硬,足以咬断当时的劣质武器。

蚩尤大神并没有骑熊猫与黄帝陛下作战,而是骑着貘。貘又名猛豹

同时据《南中八郡志》说:“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

这里的貊即为貘,“大如驴”“状颇似熊”正是将“马来貘”与“熊猫貘”混为一谈的证据。

但这种混淆并不能说明我国古人对自然认识很落后,考虑到两者特征的接近和古代知识记录和传播方式,所谓的错误不是认知出了差错,更多是在传播环节,即因为记载相近而被传抄者误为一物。

而且根据出土文物来看,只有貘没有熊猫

下图就是西周时期的貘尊

蚩尤大神并没有骑熊猫与黄帝陛下作战,而是骑着貘。貘又名猛豹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2-25 12:55
下一篇 2023-02-25 13: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