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斯瑞
编辑 | 史记新说
前言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这个朝代在明君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军事强大、经济发达,引得万国来朝。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对那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充满向往。
那么,综合国力如此强劲的朝代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直至陨灭的呢?
对这段历史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安史之乱”就是这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战乱,使得唐朝国力锐减,也为唐朝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也因此许多人对安禄山口诛笔伐,认为他是一个心比天高、不忠不义的千古罪臣。
其实这些说法都略显片面,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要更有智慧。
安禄山成长记:从小聪慧、精通多种语言
因受到影视文艺作品影响,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安禄山,肥头大耳、昏庸无能,还好色。简直没有一处优点。
殊不知真实的他从小聪慧、能言善辩,很会揣摩人的心思。
安禄山出身西域,生父早逝、母亲改嫁。他从小就需要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人堆里摸爬滚打。磨炼得多了察言观色便成了他生存的必备技能。
混得时间长了,安禄山对当地的风俗人情了然于心,还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而这些经历和技能,也在日后救了他一命。
危机亦是转机
长大后,安禄山开始向往外面更广阔的天地,于是跟着安思顺离家出走。因为人机灵、会社交又精通六族语言,安禄山便做起了翻译的小生意。
日子本该顺风顺水得过下去,但意外往往来得很突然。
安禄山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爱吃贪吃是他的本性。可也因为嘴馋贪吃,锒铛入狱。
原来安禄山为了偷一只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给逮住了,张守珪还下令要将他打死。这可真是因小失大了!
可这安禄山却一句话直戳节度使张守珪的肺管子,只听他慌乱大喊:“将军难道不想灭了藩族建功立业吗?如果想,为什么要打死我呢?”
张守珪这下可来了兴趣,怎么小小一个偷羊贼竟也敢口出狂言要灭了这藩族。
然而细聊之下,张守珪发现安禄山这个人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的不着调,但是对边境这些民族的了解很深入,并且交流起来毫不费力。这对于正在为边防头疼的的张守珪来说,可真是捡到宝了!
不拘一格降人才,张守珪就这样让安禄山进入了军队,让安禄山拿到了“铁饭碗”。
这也是安禄山人生飞黄腾达的开端。
抓住机遇、初露锋芒
安禄山遇上贵人提拔,自然十分卖力。他多次帮助张守珪抓住地方俘虏,每个月KPI都能圆满完成。
张守珪毫不掩饰对安禄山的欣赏,非常器重他,甚至还将其认为义子。
在军中,安禄山也颇有威望。毕竟是打小就在人堆里混着长大的人精,想要和这些大老粗打成一片,收买他们,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此时的安禄山心思还比较简单,脑子里思考得最多的无非是如何才能在官场上更进一步、如何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朝廷来说,此时的安禄山也只是一名颇有才智的得力干将而已。
有了目标之后,安禄山开始给自己谋划铺路。
第一步就是笼络人心。安禄山在担任军官时就经常用花言巧语将朝廷官员哄得心花怒放,让他们多在上级领导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别的不说,先混个脸熟。
贿赂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得了好处的官员明里暗里没少帮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说好话。终于,安禄山被提拔,开始参与到国家政事当中。
从小混混一步步走到如今,安禄山的官场路虽偶有坎坷但总体走得还算平顺。如果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前途一片光明。
可野心和欲望会逐渐膨胀,安禄山想要的并不止于此。
勾搭杨贵妃、扶摇直上
天下人都知道杨贵妃乃玄宗宠妃。那么如果能搭上杨贵妃这条线,官场之路岂不是更加光明通畅?打定主意后,安禄山就开始着手准备打通杨贵妃这条路。
作为皇帝的宠妃,杨贵妃见惯了奇珍异宝、也听多了他人的阿谀奉承。要讨得她的欢心,安禄山可得花不少心思。有资料称,安禄山是因为胡旋舞而得到了杨贵妃的赏识。
不管过程如何,功夫不负有心人。安禄山如愿以偿,与杨贵妃确立了母子关系。
安禄山认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看似离谱,实则处处是心机。
首先,杨贵妃虽然年轻,但那可是玄宗的宠妃,这辈分可摆在那了。为人臣者,只能做小辈。
其次,安禄山的身份可一下子就贵起来了,这对安禄山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政治资源。
第三,杨贵妃圣眷正浓,得了她的喜爱,何愁得不到玄宗的认可呢?并且从此他可以随意出入禁中而不受伦理限制。可谓一举多得。
有了杨贵妃的支持,安禄山的路走得更加顺畅。
唐玄宗偏宠偏信
有臣子时不时替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美言,还有杨贵妃这个宠妃吹枕边风,唐玄宗想不记住安禄山都难!
加上安禄山的确有几分才华,又巧舌如簧,玄宗对这个胖胖的臣子自然高看一眼。
唐玄宗究竟有多宠信安禄山呢?
哪怕安禄山随意出入宫闱、有时甚至与杨贵妃同吃、或者通宵不出宫,唐玄宗都不曾怀疑安禄山。
连外面都已经流言四起,称杨贵妃与安禄山有勾连,唐玄宗依然相信他。也不知道安禄山给唐玄宗灌了什么迷魂汤。
更不可思议的是,唐玄宗觉得自己对安禄山的宠信太过了,担心会有人毒害他,便赏赐了一块金牌给安禄山,让他系于臂上。这份宠爱可以说是独一份了。
有记载称安禄山几乎“无年不赏、无年不封,有些年份甚至一年数封”。
天宝九载,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开启了边将封王的先例;天宝十载,安禄山又兼任河东节度使,从此以安禄山为首的东部藩镇拥有了唐代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与太子李亨的关系
安禄山虽然得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与信任,却与太子李亨相处得并不融洽。
唐玄宗因前人事迹,对皇子是怀有警惕的心理的。因此,太子李亨在朝中并无太多势力。
安禄山对唐玄宗的心思一清二楚,在日常便不怎么尊敬这位储君。有时,甚至遇见太子还不行礼,唐玄宗也任他如此猖狂。
安禄山的所作所为李亨都看在眼里,他对这位宠臣也并无好感。一个权倾朝野的臣子,危险系数极高。更何况安禄山还如此目中无人,挑战权威,岂有此理?
于是在天宝十三载,李亨私下密奏唐玄宗“安禄山有反相”,可玄宗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不得不说,玄宗这皇帝当的可真心大啊!
尽管与太子不和,但因为有唐玄宗做靠山,所以安禄山依然可以在前朝培养自己的势力。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更疯狂的想法在安禄山脑海中逐渐成形。
储备军需,为反叛做准备
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整日享乐不思进取。朝廷腐化已久,国力衰退,更有异族在旁虎视眈眈。既然如此,何不取而代之?
安禄山早已看穿这个朝廷只是徒有繁华的表象而已,内里早已腐朽不堪,只需一击便会崩溃。反叛的想法已经生根,接下来便需要细细筹划。
有句话说得好: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句话放在安禄山身上,那就是谁的军事实力更强,谁就是道理。
于是安禄山开始招兵买马、囤积粮食和武器。不少追随安禄山的将领还会向安禄山敬献战马、粮草等等军用物资。
与此同时,朝臣杨国忠也早已看出安禄山已有异心,并多次向唐玄宗弹劾安禄山,称“安禄山迟早会谋反”。可早已被蒙蔽双眼的玄宗根本不信,依然将权力放给安禄山。
起兵反叛,唐王朝风雨飘零
安禄山默默为发动叛乱做好了一切准备,静待一个好的时机。
朝中布满了安禄山的眼线,他自然也知道杨国忠曾多次弹劾他。于是安禄山便假传玄宗旨意,以讨伐逆贼杨国忠为旗号起兵造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安史之乱”。
得知消息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大惊失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最信任的宠臣竟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兵贵神速。安禄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拿下了洛阳和长安两座重要城市。随后还在洛阳称帝,建立了“大燕”。
而唐玄宗和杨贵妃只能慌忙逃窜。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杨贵妃魂断马嵬坡,唐王朝元气大伤。往日繁华已不见,入目皆是凄凉景。
为义子所杀
安禄山建立“大燕”后,其实也并没有享受到太多当皇帝的好日子。“安史之乱”爆发前期,安禄山明显占上风。
那是因为打了唐玄宗及一众朝臣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安禄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朝的军事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为此,安禄山时刻忧思难眠。
与此同时,安禄山内部集团也并不太平。安禄山明白:权力和欲望是催生魔鬼最佳的养料。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相信。所以,他还要时刻提防“自己人”。
可惜他的身体也不争气。在起兵初期,安禄山的视力就已经渐渐衰退,不久后双眼就彻底失明。加上身体肥胖引发了诸多并发症,日日忍受病痛的折磨。
最终被自己的义子李猪儿所杀害,一生就此终结。安禄山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的大燕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覆灭了。
结语
回顾安禄山的一生:虽起于贫困之家,但却能凭借自己的智谋和能力位极人臣,甚至给了盛世王朝重重一击。我们不能因为安禄山走错了路就否认他的才能。
确实,安禄山是个超级大胖子、还野心大心机重、贪恋权力。可真实的他真的一点优点也没有吗?
幼时颠沛流离,可却能在流浪途中学会多种语言,说明安禄山天资聪慧且很细心。
遇难时,能准确击中张守珪的痛处,并救自己一命,证明安禄山心思活络、善笼人心。
步入朝堂后,他所走的每一步棋、用的每一个招数都效果显著,你能说他没有眼光和政治才能吗?
甚至起兵时,能迅速连克两座重要城池,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一样很强。
只可惜安禄山走偏了路,野心太大偏要起兵造反,导致没落着什么好处。
“安史之乱”固然是导致唐朝衰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可根本原因在于唐朝本身就积弊已久。唐玄宗沉迷声色犬马不问世事、各藩镇割据对立、税赋沉重,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百姓。
如果唐玄宗依然是早期那个励精图治、广开言路的明君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如果如果有人将安禄山引领至正确的道路上,他会不会也成为一名忠诚正直的朝臣?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唐朝的繁盛会不会延续?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是非成败转头空。往日浮华已成过眼云烟,只留下这一段故事,给我们警醒和教训。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