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易水之畔,风起叶落。高渐离敲击着筑,荆轲沙哑而沧桑的声音从此贯穿了历史长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周围的宾客们士和着声音,早已痛哭流涕。
如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刺杀秦王嬴政,但是鲜有人知的是,燕太子丹和嬴政是多年的知交好友。在这里,他们都身为质子,不受人待见;在这里,他们都没有朋友,出门见到的不是口水就是唾沫;在这里,年幼的赵政有了他一生中第一个好朋友。而这里就是——邯郸。
▲秦始皇剧照
01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3100多年前建成,东接华北,西交太行,不仅是华北平原上的交通要地,还因承载了不少中国的历史文化而成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建成以来,它的名字就伴随着这座城延续了3100多年。成为我国唯一未改过名的城市。而其“邯郸”之名的由来,也有三种观点:其一,邯郸本身的意思是“日出日落之地”,春秋时,邯郸叫“甘丹”,即太阳升起超过地平线为“甘”,太阳落山消失在地平线之下为“丹”,因此得名;其二,邯郸源于复姓“邯郸”;其三,邯郸地名源于邯郸山。《汉书·地理志》中提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叫邑云。”因此邯郸之名意为“邯山的尽头”。
▲邯郸主城区风景远眺
提起邯郸,怎能不提起这句话:“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句话使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名扬天下,而其衍生出来的“邯郸学步”一词可谓是流传千年,至今已是家喻户晓,在这之后,蔺相如、廉颇带来的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和价值连城等也都跟邯郸脱不了关系。据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1500个,因此2005年邯郸正式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学步”雕像
02
其实早在一万多年前,邯郸就已经有磁山先民在此生存,从这以后的八千多年岁月里,邯郸又缔造了鸡泽毛遂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不仅丰富了我华夏文明,也让邯郸这个名字更加如雷贯耳。2012年,冀南皮影成为邯郸市第一个晋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这座文化古城更加名副其实。《汉书》中记载:“邯郸南据大河(古黄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赵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让邯郸引领了时代的浪潮,也让邯郸成为了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
▲磁山文化博物馆近照
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就多慷慨悲歌之士。自战国以来,秦与六国合纵之间生死攸关的数次战役,都发生在邯郸附近。秦统一后,又和北方的胡人往来厮杀于此,再到近代,邯郸仍旧处在抗日战争华北敌后战场的最前沿。在邯郸这片热土上,留下的不只是将士们的心头血,还有那传承至今的铮铮铁骨气。而今天,邯郸早已风光不再。自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南移后,国家面积逐步扩大,再到京杭大运河通航,邯郸因为没能乘上这股东风,逐渐沦为了小透明。直到清末京张铁路通车,邯郸才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纵使身为交通要冲,如今的邯郸也早已成为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再难复从前盛景,
▲邯郸风景
至于邯郸一直以来未改名的缘由,还是跟它如今“小透明”的城市地位有关系。随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崛起,邯郸越来越不受重视,这也使得它美丽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大标志。若是说的温情一些,邯郸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这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而是永远铭记。但无论是哪种原因,邯郸之名依旧沿用至今,从另一面来讲,它也更让我们贴近了历史,让我们更加了解邯郸市。
结语
其实名字不只是代表一个地方,它还代表着一段历史,一段往事,更多的还是其承载着的那些历史文化,那些前仆后继的勇士们,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们,那些他们遗留下来附着在这个城市名字上的精神、志气,这才是邯郸那个亘古不变的名字所代表的真实含义。
参考资料:
《战国策》《汉书》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