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一个曾经是西域最著名的大湖,如今却成了寸草不生的戈壁,被称作“死亡之海”。近日,一起自驾车队进入罗布泊期间失联事件引发关注。据了解,四名失联者分别为两名游客、一名当地向导和一名汽车修理工,他们是在往沙漠外走的途中发生意外的,最终不幸遇难。这是不是意味着罗布泊有什么诡异的秘密?为什么罗布泊会变成这样?让我们一起来探秘罗布泊的历史和现状吧。
罗布泊的历史
罗布泊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和维吾尔语,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米,面积大约占3000平方千米,在古代是西域最著名的大湖。它曾经接纳西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和东部的疏勒河。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汉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楼兰王国。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此后,它成为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而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流传了2,000多年。
历史上它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之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至清末,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
第一个至罗布泊的中国考古学家是于1930年代两度前往的黄文弼,他在这一带发现了七十多枚汉文木简,其中有四枚写有西汉纪年,他将此地命名“土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899年罗布泊西边发现楼兰古城遗迹(编号LA);而在1934年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瑞典考古家弗克·贝格曼发现至少有3,000年历史的小河古墓群,有棺材千口以上。
罗布泊的现状
罗布泊有全中国最丰富的钾盐矿藏资源,罗布泊地区北部钾盐储量2.5亿吨以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钾盐矿中最大的。1999年开始,中国国营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在此处开辟大型露天盐矿,年产120万吨硫酸钾。该公司所在地罗布泊镇目前已取代格尔木成为中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
罗布泊也是中国核试验的重要场所。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距中国核试验基地东300公里的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64年—1996年,罗布泊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
然而,罗布泊也是一个生态灾难的例证。1950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致使塔里木河下游320公里的河道干涸。196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
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1980年时,中国科学家彭加木在此地进行科学考察时为找寻水源失踪。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6月的暑热季节徒步孤身探险中因热衰竭死亡。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