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地带,如果你一句,你个骡子的,如果熟人则是一句玩笑,但是别人绝对会不舒服,如果是陌生人,对方绝对也会恶毒地回骂你,因为在河南这些地方,说人骡子意味着“杂交”,显然取其以下的意思: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而来的后代,其中母马和公驴生的后代称为马骡,公马和母驴生的后代称为驴骡。
而如果把骡子和湖南加在一起,则是妥妥的溢美之词: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湖南骡子”代表着一股劲,一种血性和诚朴的湖南精神。
湖南人被称为“骡子”,据说起底于清朝末年。
李跃龙《什么是湖南人的精神文化意象》中写道:
这一绰号的得名,据说是在左宗棠西征时期。西北物产不丰,军队所需给养全赖东南补充。当时在遥远的南北运输线上,起初那些行商都是陕甘人,他们用骆驼运货,结队而行。因为运输量大,不久又增加湖南的行商,他们随左宗棠的湘军来做生意,因为南方不产骆驼,所以用骡子驮货,也是结队而行。如此一来,一看骆驼和骡子,就可以分别出南北,于是北方商人都称湖南行商为“湖南骡子”。这个外号一出,很快就传遍西北,西征的湘军也被成为湖南骡子,连主帅左宗棠背后也被人叫作“左骡子”。
至于近代“湖南骡子”兴起,也有说得益于湖南卫视的宣传,不辨真假。
2000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岳麓书院的一场演讲中说:“我的小说里面,最好的一个女人是湖南人,最好的一个男人也是湖南人。”
“湖南骡子”精神很了不起”!
“我觉得湖南文化中有一点,外省人毁谤湖南人,不好听,讲湖南骡子,好像骡子这样很倔性的,你拉东它偏偏要往西;你打它它都不屈服,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
而真正让大众熟知的“湖南骡子”应该得力于两部小说——《湖南骡子左宗棠》与“湖南骡子”。
《湖南骡子左宗棠》是历史学教授马东玉的作品,书写了一位“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晚清重臣臣左宗棠的倔犟一生。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下,效力国家,抵抗外敌,抬棺收复新疆;对待清廷上下的腐败之风,他不顾一切,我行我素,包括身家性命,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典型的一个血性刚直的左骡子!
直接以湖南骡子作为小说名的《湖南骡子》是湖南作家何顿的作品。《湖南骡子》是一部通过虚构的湖南长沙青山街3号何氏家族100年五代人的生活变迁史,着重书写了辛亥革命以来历次重大政治运动在湖南的影响及国民党爱国军队的生活与战斗,以及一连串消逝了的十分残酷和惨烈的湖南人的生活,更写出了如骡子般坚韧和倔强的湖南人的集体性格。
在回答为什么要取湖南骡子做为小说书名时,何顿说,左宗棠就被别人称为湖南骡子,彭德怀也被人称为湖南骡子,这两人在湖南人眼里,都很了不起。他们身上的倔强劲,在湖南人眼里,很值得称赞,不是贬意,所以就取了湖南骡子的书名。
何顿说,在收集素材和写作《湖南骡子》的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湖南人,湖南人很倔强,很执着,不怕死,例如谭嗣同,可以逃也不跑,宁愿死。还有宋教仁、黄兴、蔡锷,身上都闪耀着倔强的灵光,同样在毛泽东、彭德怀、粟裕和黄克诚等人身上,也闪着这种光!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的确,笔者也是通过这两部小说才知道代表“湖南骡子”所表达的真实内涵的,没有吃得苦、霸得蛮、敢拼命、不服输、倔强、不气馁……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