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肿瘤的病因:
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少数肿瘤的主体位于脑组织内,后颅凹室管膜瘤主要发生于第四脑室的顶,底和侧壁凹陷处,肿瘤位于第四脑室者大多起于脑室底延髓的部分,肿瘤的增长可占据第四脑室而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有时肿瘤可通过中间孔向枕大池延伸,少数可压迫甚至包绕延髓或突入椎管而压迫上颈髓,部分肿瘤起源于第四脑室顶,占据小脑半球或蚓部内,偶可见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者。
幕上肿瘤多见于侧脑室,可起源于侧脑室各部位,常向脑实质内浸润,发生于第三脑室者少见,位于其前部者可通过室间孔向两侧脑室延伸,幕上室管膜瘤被认为是起源于侧脑室或三脑室的室管膜上皮,肿瘤既可以完全在脑室内,也可以部分在脑室内,部分在脑室外,但是,肿瘤也可能发生于大脑半球内的任何地方而完全位于脑室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嵴,可能是神经管内折叠时形成畸形的结果,这样的肿瘤好发于额叶,颞叶,顶叶和第三脑室。
发病机制:
研究发现在室管膜瘤中,50%以上有22号染色体片段的丢失,但尚未能明确所丢失片段上的基因序列,另有研究表明猴空泡病毒(SV40)与室管膜瘤的关系较为密切,SV40可在感染细胞内表达“T抗原”(Tag),Tag可通过与人DNA聚合酶α作用,刺激病毒DNA复制,并可抑制p53蛋白的功能,Bergsagel等在对11例室管膜瘤的研究中发现其中10例瘤细胞内含SV40基因相关序列,且证实有Tag的表达,肿瘤的病理学表现:
1.室管膜瘤 多位于脑室内,少部分可位于脑实质内及桥小脑角,肿瘤呈红色,分叶状,质地脆,血供一般较为丰富,边界清,幕上脑室内肿瘤基底较宽呈灰红色,有时有囊变,光镜下室管膜瘤形态不完全一致,细胞中度增殖,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少见,可有钙化或坏死,低倍镜下肿瘤切面如“豹皮”样,为室管膜瘤诊断性标志之一,高倍镜下室管膜瘤有两种结构特征:其一为由肿瘤细胞按突起的方向向肿瘤血管壁排列所形成的“栅栏样”结构,称为“假玫瑰花”结节,其中央血管周围为由长而内含胶质纤维的细胞突起所构成的无核区,外周由肿瘤细胞核所紧密围绕;另一为室管膜瘤所特有的所谓“真室管膜玫瑰花”结节,此结构整体看较“假玫瑰花”小并少见,但对室管膜瘤有诊断价值,“真室管膜玫瑰花”结构由少量形态一致的多角肿瘤细胞放射状排列所成,中央形成一管腔,免疫组化染色可见GFAP,维蒙亭(vimentin)及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等呈阳性。
2.间变性室管膜瘤 分别占幕上与幕下室管膜细胞肿瘤的45%~47%与15%~17%,又称恶性室管膜瘤,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增殖明显,形态多样,细胞核不典型,核内染色质丰富,分裂象多见,肿瘤丧失室管膜上皮细胞的排列结构,肿瘤内间质排列紊乱,血管增殖明显,可出现坏死,间变性室管膜瘤易出现肿瘤细胞脑脊液播散并种植,其发生率为8.4%,幕下肿瘤更高达13%~15.7%。
3.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多位于脑室系统内,边界清楚,除位于脑室内者,尚可生长于透明隔,导水管及脊髓中央管内,肿瘤常有一血管蒂与脑干或脑室壁相连,光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水肿,内含致密的纤维基质与胶质纤维,瘤细胞核为椭圆形,染色质点状分布,核分裂象极少,部分瘤内可有钙化或囊变,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内未见有星形细胞存在,可与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胶质瘤鉴别。
而压迫上颈髓,部分肿瘤起源于第四脑室顶,占据小脑半球或蚓部内,偶可见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者,
幕上肿瘤多见于侧脑室,可起源于侧脑室各部位,常向脑实质内浸润,发生于第三脑室者少见,位于其前部者可通过室间孔向两侧脑室延伸,幕上室管膜瘤被认为是起源于侧脑室或三脑室的室管膜上皮,肿瘤既可以完全在脑室内,也可以部分在脑室内,部分在脑室外,但是,肿瘤也可能发生于大脑半球内的任何地方而完全位于脑室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嵴,可能是神经管内折叠时形成畸形的结果,这样的肿瘤好发于额叶,颞叶,顶叶和第三脑室。
王剑新,航空总医院副教授、著名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王剑新博士致力于运用神经外科新理念、新技术,尽力有效解除患者之痛苦为己任; 提供神经外科领域疾病咨询、指导就医,提倡精准、高效就医,少走弯路为宗旨…
擅长领域:
1.垂体瘤等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2.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神经管畸形: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综合征、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环枢椎脱位等。 脊柱脊髓损伤、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外科诊治;
4.脑动脉瘤等脑血管意外的外科诊治与康复;
咨询预约:王剑新博士个人微信:wjx516614924 王剑新博士公众微信平台:wjxwjc2007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