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槛与宋朝的降温手段
在中国科技史上,各朝都有自己的发明和创造,如果评选哪一朝代高科技发明最多,无疑是宋朝。
以眼下夏天的降温制冷手段来说,宋朝便有一些“高科技”。
(明·尤求《荷亭消夏图》,局部)
在唐朝,夏天制冷已有很大进步,皇家的空调房间“清凉殿”,在古代中国也是极为豪华的,还有“自凉亭”什么的。宋朝皇家夏用建筑,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宫中避暑佳处,有复古殿、选德殿和翠寒堂。据《武林旧事》“禁中纳凉”条,这几个地方环境幽静宜人,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
而在制冷手段上,到了宋朝又有突破。宋朝宫中降温设备与设计十分时尚,出现了比以前更好用、效果更好的机械原理“风扇”——用鼓风机带动,“鼓以风轮”。在御座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风扇一吹,冷气习习。
(古代宫殿)
这种风轮,又叫“扇车”。宋朝理学家、福建建州崇安人刘子翚《夏日吟》诗中,便提到了这种避暑降温装置——
“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重櫩邃屋昼生阴,反易天时在谈吐。又不见五陵富豪儿,炎天多快意。雪谷曳轻明,珍槃嚼甘脆。蛾眉皓齿发清歌,洒酒筠枝集蝇蚋。何如野客歌沧浪,万事不理心清凉。流金铄石未为苦,势利如火焚中肠。”
《夏日吟》描述的就是有钱人过夏天的情况。当年的有钱人过夏天还是相当爽的,即所谓“炎天多快意”。而大热天之所以不感到热,就是因为有扇车。应该注意的是,诗中还有提到了“冰槛”,这也是一种降温设备,但与盛放冰块的“冰盘”不同。
(古代贵妇)
冰槛亦写作“冰鉴”(器型与先秦青铜容器冰鉴不同),宋人又称“雪槛”。从《重修宣和博古图》载录的“唐冰鉴”来看,有上下两层,上层为斗形方口器皿,供放冰块用;四周镂空,方便冷气散发;下端有孔,方便冰水下流。下层是接融化冰水的水盘。为了便于移动,上有提手,如家用可移动炭炉子一样,可以提走,放到需要的房间。
冰槛的使用历史远早于扇车,1965年在南京城北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一件。不过,在当时,这件被误认为是炉子,所以在1997年版《南京文物志》上,仍称“卷草纹铜方炉”,博物馆的文字介绍,也依此定名。
这件东晋冰槛,可以说是一件夏用降温神器,现藏于南京博物馆,为中国人夏天避暑方式提供了实物证据。由于不少同仁不太了解,兹将《南京文物志》的介绍原文抄录如下,方便大家研究:
(冰槛,南京城北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葬出土,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卷草纹铜方炉】东晋(317-420)。铜、铁质。通高18.5厘米,口边长18.4厘 米,底盘边长22.5厘米。铜质。方形,无盖。分上下两层,上层为 炉,作方斗形,直口,斜壁,平底,下置四蹄足,口沿两边有钮,上穿 铁链,链接铜柄,供提携用,铁链已锈残。炉底部有四个小方孔,对称排列,便于清除灰烬。下层作一方形承盘,折沿,浅壁,平底,下 置四蹄足。炉壁镂空作卷草纹装饰,整个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粗放 简括,制工精良,为东晋贵族的生活用具。东晋青铜器已衰落,所作之器多质粗器薄纹饰简单,该器铜铁 合铸,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纹饰在同期青铜器中都较为少见,实属东晋青铜器的精品。
需要说明的是,原南京考古工作者认为是炉子,似乎也没有错。从实用功能来说,如果置炭火于其中,也是可以使用的,便变成了取暖用的火炉,下面的方盘由夏天收集冰水,改为冬天盛放炭灰。
由于四周镂空,燃烧充分,产生的烟雾少,比较环保。这么分析下来,可以认为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冬夏两用的“土空调”,称其为现代冬夏两用空调的鼻祖,或原始概念机亦无不妥。
(清凉殿里的古代贵妇)
而从文献记载来看,宋朝已不满足于温度调节的实现,对空气、环境质量也很在意。如皇宫在使用风扇时,还会在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这样风扇一吹,“清芬满殿”。古代没有空气净化器,如何净化室内空气?方法就这么简单!
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代空调房间,除了基本的降温手段之外,还采取了空气净化手段——吹香风,以改善空调房间内的空气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环境意识和空调概念上的一大进步。
最后要说的是,扇车与冰槛都可以单独使用,但如果组合使用,降温效果更好,可以让室内更加冰爽宜人。扇车对冰槛吹,吹出的都是冷气,现代的“空调扇(冷风机)”就是这个原理,可见中国古人的如何过夏天方面,动足了心思,想法颇多,概念前卫。
(花香,改善环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