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小荧幕上,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一直非常热门,无论是献礼需要还是自发拍摄,都有不少制作公司全力参与其中。
毕竟从结果来看,此类题材一直都是票房和收视灵药。
而在主旋律影视剧中,有不少时间线都会涉及到解放前,因此剧中往往要出现国军士兵和官员。
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领袖,基本是绕不开的,故而有多位优秀演员贡献了精彩绝伦的荧幕形象。
蒋介石
到目前为止,扮演过蒋介石的演员已经有十几位,其中既有钻研此角色的特型演员,也有演技精湛的大咖级人物。
这其中,孙飞虎、王劲松和张国立三人饰演的老蒋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们的表演各有千秋,都把握住了人物的精髓。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把三个人的表演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这其中既有个人条件的限制,也有演员对角色的不同理解。
扮演蒋介石的演员
外形的塑造PK
要讨论孙文虎、王劲松和张国立对蒋介石的塑造差别,首先要明确一点,扮演普通角色和知名的历史人物是有很大区别的。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如果演员饰演的是大众不熟悉或者是虚拟的角色,对其评价会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出发,主要看演技是否细腻,人物塑造是否符合逻辑。
但如果是毛主席、周总理或蒋介石这样大众熟悉的真实历史人物,那观众评价的先决标准不是演的好不好,而是演的像不像。
如果一看就不像那些历史人物,那么演技再好也很难被大众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这三人扮演蒋介石的时候,张国立大众认可度最低的根本原因,因为他在外形上实在是和老蒋相去甚远。
张国立演的蒋介石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老蒋本人身材偏瘦,中老年阶段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清瘦。
因此让张国立饰演蒋介石绝对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电影还没开拍就吐槽一片。
实在是他本人身材偏壮,年纪大了更显富态,而且长相上也和蒋介石不沾边。
其实张国立自己也知道并不适合,无奈制片人极有诚意,多次提出邀请,让他不禁想挑战下这个角色。
张国立演的蒋介石
为了演好蒋介石,在开机之前,张国立拼命减肥,节食和运动双管齐下,总算有了些效果。
然而影片《建国大业》公映后,很多观众还是不买账,尽管张国立几个月的努力依然无法弥补外形上的巨大差距。
相较而言,孙飞虎在这方面要比张国立稍好一些,最起码他在相貌上和蒋介石本人是有三四分相似的。
为了演好蒋介石,在进组后,他几乎是无条件在配合化妆师。首先孙飞虎每天都要刮头皮,确保头上锃光瓦亮;其次每次开拍前都他要贴上假鼻子,哪怕皮肤出现了发红过敏也没停止。
孙飞虎演的蒋介石
最后,为了让自己的眼神变得深邃,看起来更有威慑力,孙飞虎甚至还用透明的胶布将眼角拉起。在做了外形上做了如此多加法后,孙飞虎的扮相终于有六七分相似了,定妆照一出就赢得了满堂彩。
单论外形的相似度,王劲松轻松碾压其他扮演蒋介石的演员。之前的演员都稍显富态,只有他是真正的消瘦演员。
在经过化妆手的妙手塑造下,王劲松扮演的蒋介石几乎就能以假乱真了。
曾经有人把他的剧照和蒋介石的照片放在一起比较,无论是消瘦的脸型、整体的五官还是眼角的细纹都一模一样。外形上立足了,王劲松对蒋介石的塑造自然成功了一大半。
王劲松演的蒋介石
演技的细腻程度
如果要塑造一个60分的角色,那具备高度相似的外形就足够了。但是要创造一个广受好评的经典角色,在外形之外还必须有精湛的演技。在这一点上,三个人的表现其实在伯仲之间。
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虽然并不像,但是演得其实非常好。
他通过微表情的控制和各种肢体语言,把蒋介石面对各种冲击的心态变化都完美地做了还原,其细腻程度绝对妙到毫巅。
比如电影《建国大业》有一个经典镜头,孙科与李宗仁竞争副总统,蒋介石藏在幕后,遥控观望。孙科领先时,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一直嘴角微提,保持微笑;当李宗仁票数反超后,他的笑容在微不可查间消失不见,眼神也变得冰冷尖锐。
张国立
在这个过程中,张国立的面部表情保持了前后一致,全靠眼神和局部细节的操控,就让人精准感受到蒋介石的愤怒和不甘。
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威权形象至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较于张国立的精准控制,孙飞虎对蒋介石的诠释绝对是“大开大合”。他是对蒋介石研究最深入的演员,对这个人物的理解非常透彻。
孙飞虎完整地还原了蒋介石的行事作风、步伐仪态和性格特点,被各路媒体赞扬“就连后脑勺都巨像”。
孙飞虎能做到如此极致,倒不是因为他的演技高过旁人。而是因为他在饰演蒋介石之前做了非常透彻的了解,把后者的每个生活细节都摸得非常清楚。
孙飞虎
他收集了蒋介石的照片、录像和文章,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研究琢磨,还亲自拜访了很多接触过老蒋的人。
有了如此详尽地准备,孙飞虎才能准确把握住蒋介石的真实内心,成为最神似的演员。
和前面两位不同,王劲松因为在扮相上酷似蒋介石,所以在表演的时候,他反而没有追求极致,而是精准展现某几个方面。如果说其他人饰演蒋介石是外放的,而王劲松就是内收的。
他在《大决战》中饰演的蒋介石整体色调偏冷,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虽然没有那种戏剧冲突激烈的所谓高光片段,但是王劲松通过一些小的细节不断展现着蒋介石复杂的性格。
王劲松
比如剧中蒋介石来到毛主席暂住地的时候,看到了一台老式的纺纱车,其他人都匆匆略过,蒋介石却非要试一试。
在这段表演中,王劲松手上的动作认真而精准,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不屑和散漫。
两者的差异对比正好凸显了蒋介石固执与争强好胜的性格。
如果要评价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那应该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用最细微的表演塑造最丰富的细节。
王劲松
内在的发掘程度
既然三位老师塑造的蒋介石在演技上都有着过人之处,为什么观众的评价还会有着清晰的高低之分?
这一点除了外形上的像与不像,更多的原因还是演员自己对蒋介石内在的发掘有明显不同。
最高境界的演员对抗拼的已经不是技巧和天赋,而是对人物的理解。张国立的表演为什么会被一些人口诛笔伐,其实不是他的演技有问题,而是塑造的角色形象不够精准。
他最终呈现的是一个濒临失败前内心挣扎的枭雄形象。张国立对于此类角色心理的把握已臻化境,其表演绝对值得反复细品。
张国立
可惜的是,他塑造的形象确实可以带入逃往台湾前的蒋介石,但是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其他类似的枭雄。
这份表演里没有独属于蒋介石的部分,故而演技满分但是角色却并不传神。
而王劲松和孙飞虎在饰演蒋介石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人物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塑造的过程中也加入了很多专属蒋介石的细节。
比如王劲松对于蒋介石最爱的“文明杖”的使用就更符合后者的习惯,而孙飞虎的一举一动、行事做派更是对蒋介石的复刻。
但整体来说,孙飞虎对于蒋介石的还原是更加完善的,王劲松的表演毕竟做了减法,在不少细节上是缺失的。而且两个人对蒋介石的内核塑造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王劲松
王劲松表演的蒋介石更偏沉稳,常常不怒自威,在整体塑造上更像一个“封建大家长”。他唯一的问题是气质上比较温和,文气压过了武气。
蒋介石虽然精通文章,但个人气质还是更偏向于军人。
在这一点上,孙飞虎是做得最好的,他能成为蒋介石专业户,就是因为准确地抓住了其军人的身份,演出了后者的行伍气质。而且他对蒋介石人文的一面也塑造得非常得当,在影视剧中都有过清晰地呈现,演出了形象最丰满的蒋介石。
如此看来,孙飞虎的表演能得到无数人认同绝对是实至名归。
孙飞虎
荧幕形象变迁史
其实在孙飞虎之前,也有不少优秀的演员在其他作品中扮演过蒋介石。他们的演技同样不差,而且可能对这个人物更加熟悉,为什么最终表现却不如孙飞虎呢?
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蒋介石的荧幕形象其实发生过变化。早些年出演这个角色,发挥空间非常有限,是剧本限制了那些老演员。
比如1979年的电影《吉鸿昌》中就出现了蒋介石,但是创作者把他定义为单纯的反派,所有的台词和剧情都是脸谱化的“恶”,没有充分发掘这个人物,演员的表演自然就颇有局限。
而就在《吉鸿昌》播出的这一年,中央对台领导工作小组恢复运作,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从之前的敌对转为了统战。与台湾当局的关系回暖后,中央对蒋介石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
于是在1981年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的形象相对于过去丰满了很多,他不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对于角色内心也有了适度地发掘。而在这部影片中饰演蒋介石的正是从上戏毕业的孙飞虎。
孙飞虎
结语
其实张国立、王劲松和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都各有妙处,只看演技的话,都是细节满满。但是把他们放在一起对比,个中区别就清晰展现了。
其中王劲松最为“形似”,而孙飞虎则是形神兼备,他对人物行为及内心的把握是最完善的。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前两位老师虽然都是顶级演员,但蒋介石只是他们演艺生涯中短暂接触的一个角色,很难吃透。
而孙飞虎前前后后演过二十多次蒋介石,很多细节甚至比老蒋自己都清楚,他的表演自然真实到仿佛浑然天成。
参考资料
《蒋介石全传》——张宪文、方庆秋
《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杨天石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