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对纹身有很大的意见

在网上看到有人发贴,说是一个意大利女孩儿表示不解,问:为什么中国人对纹身有偏见?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种偏见,不如说这就是一种文化,中国人对纹身的认知,最早是源于一种刑罚,既然是刑罚,那就是社会主流对纹身者的否定性评价,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自然不会欢迎纹身,即使现代西方文明不断鼓吹纹身是“酷”的表现,但中国人真心认同这种“酷”的毕竟不多见。

为什么中国人对纹身有偏见?请尊重我们的文化

一、五刑之一,刺面黥刑

中国古代有五刑之说,早期的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墨刑又被称为黥刑,指的就是在罪犯的脸上刺字,再用颜料染黑,让人能够一眼看出,此人是曾经受过刑罚的。

劓刑是割鼻子,剕刑也有叫刖刑、膑刑的,是指砍脚或者挖膝盖,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曾因同学庞涓的陷害而被魏王判处膑刑,被挖膝盖后的孙膑“不良于行”,只能靠轮椅行动,但他的脑子却使他得到齐王的重用,最终打败魏国军队,庞涓也死在他谋划之下。

宫刑是指割去生殖器,大辟则是死刑。

到了隋唐时期,新五刑替代了旧五刑,新五刑为:笞、杖、徒、流、死。

也就是打板子、杖刑、有期徒刑、流放、死刑。

新五刑去掉了原来五刑中肉刑的部分,除去笞、杖仍保留了针对身体的直接处罚外,徒、流刑则更接近自由刑,主要是限制自由、劳动服役,与现代刑法理念更为接近。

而原来肉刑之一的墨刑,是否就顺着新五刑的诞生而消失呢?

并没有,这种刑罚在很长时间仍旧保留着,甚至在宋代一度泛滥,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刑罚。

为什么中国人对纹身有偏见?请尊重我们的文化

二、刺青流行的宋代

宋代名将狄青,被称为“面涅将军”,他作战时常常戴着青铜面具,并非他故弄玄虚,而是因为他曾经犯罪,脸上有刺青。

在两宋时期,刺青这种刑罚是使用非常泛滥的,看过《水浒传》就知道,林冲被刺配沧州,宋州被刺配江州,武松被刺配孟州。

何为刺配?就是脸上刺字,再发配到某地服劳役,即黥刑+流刑的组合。

这种刺配组合刑,在宋代屡见不鲜,所以成了小说里梁山好汉们的标配,两行金印往脸上一挂,将你的罪行、处罚都写在脸上,往人群里一站,躲都没处躲。

现在我们还会调侃:“你以为坏人脸上写着字啊,一看就知道?”

在宋代,真的就是坏人脸上写字,看得明明白白。

两宋时候,曾受过刺青刑的人很多,南宋时甚至到达十万之众,在人口本就不算太多的古代社会,十万人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数量,而像狄青这样的军中人士,脸上有刺青的同样不少。

只不过,刺青在脸上,确实非常影响观感,也让人很没面子,万一将来发达了,顶着这样的一张刺青脸,多尴尬?

《水浒传》中宋江当了梁山老大,就想办法用药去除了脸上的金印,而武松则是为了遮掩金印,假装成头陀,将头发披散下来。

真实历史中,狄青成为名将后,也有人提议让他用药去除金印,但狄青拒绝了。

从刺青形成的历史来看,它就是一种有罪的身份认证,而不是什么良民象征,普通人远离刺青也就再正常不过。

说到这里,也有人要反驳,那刺青也不全是犯罪象征,脸上是金印,身上的那叫花绣,在宋代时非常流行呢!

为什么中国人对纹身有偏见?请尊重我们的文化

三、花绣艺术

还是用《水浒传》举例,除了各位被刺配的好汉们,还有几位好汉是以花绣闻名的,比如九纹龙史进,外号得名就是身上纹的九条青龙,又比如浪子燕青,他的一身花绣将李师师都迷住了。

可见,打在脸上的金印与纹在身上的花绣,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今天被酷酷的青年男女追捧的纹身,显然应该是后者的花绣,而非前者的脸上金印。

可花绣就是良善人家专属产物吗?并非如此,花绣要么是部分少数民族习俗,要么就是江湖好汉们的最爱,而之所以纹上去,多半也是为了彰显江湖地位。

比如《天龙八部》里萧峰的纹身,其实就是他们那一族的标志,是为了强调地位。

而梁山好汉们的花绣,也是为了表明他们江湖人的身份,普通老百姓,是不会纹身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就不会提倡刺青。

为什么中国人对纹身有偏见?请尊重我们的文化

小结:

刺青在中国文化中,天然地与罪犯、江湖人士挂钩,即使是少数民族独有的刺青,也难以被中原文化接纳,公然示之于众,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且让人莫名生出警惕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确实对纹身有偏见,但建立在文化背景上的认知,并非“我抽烟、喝酒、纹身,但我是个好女孩”的苍白辩解所能扭转的。

我们尊重那些纹身的人,但在无深入交往的前提下,我想通常而言,我会先远离这些人,毕竟,那些纹身可能正是某种暗示:我不好惹!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12-17 14:26
下一篇 2023-12-17 15: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