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号公路啥时候去景色好

美国66号公路,东起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西至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全长约3939公里。这里是公路旅行爱好者的圣地。

旅行摄影师、定制旅行机构创始人张韬,曾在2016年和2018年两次驱车前往66号公路,他和伙伴们的足迹主要留在西部,即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一带,里程约为66号公路的三分之一。

生活在美国的朋友告诉张韬,美国人更多抱着重温西部梦想的情怀走上这条路,“有一种怀旧的文化体验在里面”。

中国游客对66号公路的兴趣不在于此。

“绝大部分我认识的中国朋友,去美国自驾或者跟团游,66号公路只是其中很小一段路程体验,更多人是选择西部那几个拥有大美风光的州,特别是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羚羊峡谷、马蹄湾和犹他州的拱门国家公园。”这些看点都是美国西部的“大风光”。

张韬觉得,国人对风景的追求古已有之,且深入骨髓。“任何一代人好像都愿意去大美的风光当中陶醉自己,或者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平衡。”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2017年6月28日,新疆乌鲁木齐。连接南疆、北疆的独库公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公路”,由于高海拔和气候,独库公路每年只开放几个月。/图·南飞

沿路之景:

“超越我平时对这个世界的一些想象和理解”

66号公路一度在国人中声名鹊起,但随着大家越来越不在意“中国版某某(景点)”这种称号,人们开始针对旅游,开发出越来越多独家景点,并以拓展旅行线路为乐。

在私家车尚未普及、边疆公路尚未翻新的年代,游客往往要乘坐飞机、长途火车,再转大巴甚至“摩的”、拖拉机,才能走到壮美的大风光跟前,“自驾游”和“公路旅行”都是陌生而奢侈的名词。

在70后张韬的印象里,私家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更多的中国家庭,并在新世纪迎来一个上牌高潮。后来,一些通往边疆的公路陆续翻新或建成通车,加之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带动,国内公路旅行市场逐渐沸腾。

最早那批自驾游爱好者讲究循序渐进,他们很可能从所在地的市郊开始,然后跨市、跨省,最后甚至跨国,一次次扩大游玩的距离和难度。

张韬告诉《新周刊》,自驾游爱好者最初以“车友会”“行摄团”之名相聚。尽管不像“驴友”那样坐拥统一的绰号,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喜欢自由自在,向往诗和远方。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自驾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暂时的逃避,或者暂时的离开。”

张韬发现,人们的这种情愫在西藏释放得尤其多,“城市人总感觉西藏代表一种纯粹的精神世界,代表着逃离世俗、回归自我的理想生活”。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独库公路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贯通使得南疆、北疆之间的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图·南飞

张韬认为,喜欢自驾游的人都崇尚个性、自由的旅行方式,他也一样。无论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工作需要,他都一直偏爱自驾出行。不过,如果是去中国西北的国道,他一般会抵达后再租车,路况复杂的高海拔线路,则请当地司机代劳。

陈嘉映在《旅行人信札》里写:“一座大山,就像一个伟大的人格一样,当然只有离开一段距离才可得观其全貌,得观其外部的轮廓。”

张韬在国内几大著名公路上瞻仰过许多大山,如G318沿线的南迦巴瓦峰、G317沿线的萨普神山、独库公路(G217南段)沿线的哈希勒根达坂冰川。这类景观是他最为难忘的心头好。

“真正到那些地点的时候,它能够超越我平时对这个世界的常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清晨阳光打上去的时候,真有那种浑身会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张韬喜欢记录旅程中的人、事、物。/图·南飞

出于摄影师的职业习惯,张韬喜欢在一早一晚光线最出彩的时候捕捉自然风光。但最美的永远是偶然事件,比如“日照金山”和滚滚云海,没有“幸运女神”的眷顾是很难看到的。

10多年来,他一直带着各种摄影装备驱车上路。他不觉得把时间花在拍照上是个遗憾,因为镜头能把路上的人、事、物封印在照片和视频里,让自己用一生去回味的同时,也和别人分享路上的喜悦。

但旅行摄影也有其弊端:“我们到了一个目的地,就不由自主地通过这些屏幕、通过这些摄像头去观看世界,去体验这些风景,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眼睛。”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张韬刚刚结束独库公路之旅,沿线的风景令他再次感慨,“人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好的记录风景的设备,任何摄影器材都比不过人的眼睛”。赛里木湖那通透的蓝色、那博大的湖面,哪怕是拥有“上帝视角”的无人机也无法全部还原。

沿路之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张韬看来,独库公路沿线的风光不如G318、G315和G109沿线那么丰富多变,但是其开放时间有限、海拔易于接受、里程不长,因此在最近三四年一跃成为最火爆的公路旅行之选。

“上G318或者G109,你期待的是长途旅行,至少要留出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趟自驾之旅。但独库不需要,自驾独库有的时候就像度周末的感觉。”

今年7月,独库公路上时不时堵车长达几公里。外省人只知道游客因新疆旅游政策进一步放开而暴增,内行人却很清楚,“独库,堵哭”的一半“功劳”要归于欢度古尔邦节的本地人。

“比如南疆库尔勒、库车的去伊犁玩,伊犁的去南疆玩,像度周末似的这么走一圈,就和游客挤到一起了。”

在路上,张韬有时会趁着堵车跟当地人聊一聊。他觉得,当地人对游客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确实能带来经济的繁荣,他们挣钱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

这次在独库公路,他遇到一对维吾尔族父子。因为小朋友过于可爱,张韬忍不住问孩子爸爸能不能拍几张照片。这位爸爸欣然答应,并和张韬互加微信,以便接收孩子的照片。

这样的相遇让张韬觉得,只要彼此真诚,当地人其实很愿意和游客交流。如果你来自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他们会毫不掩饰地表达羡慕和向往——就像游客向往他们家乡的诗和远方那样。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餐馆老板娘正热情的上菜。/图·南飞

你在公路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公路上看你。张韬也喜欢看由人构成的风景,比如国内几大自驾公路上,现在涌现了越来越多骑行的人。

“骑行主要是自行车队,也有摩托车队,摩托车队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自行车队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他们装备精良,每天骑行数十公里,大包小包地背着。这是这几年国内公路旅行挺拉风的一个人群,也让公路旅行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元。”

在中国“网红经济”的热潮下,各条“网红公路”上还经常能遇到“网红主播”,他们一般骑着平板车或带拖斗的三轮车,带一条宠物狗,沿途一路走、一路直播。张韬了解到,他们要么自己搭帐篷解决吃住,要么在沿途的牧民家里借宿,有不少粉丝会在他们直播时打赏。

“看着很辛苦,也很虔诚。”张韬偶尔停车和他们打招呼,“全国不同省份的人都会有,基本都是中年男性一个人,车上都架着手机等设备在直播。这个人群现在成为这几条著名公路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图·南飞

在公路上,前几年挥纱巾的“中国大妈”,也是一个很吸引眼球的人群。

雪山下,油菜花田边,大草原上……五颜六色的纱巾照片,曾经是50后、60后女性游客朋友圈的主要内容,“这两年,公路上纱巾变少了,旗袍又多了起来”。

“在G315那个著名的网红U形公路上,在马路中间排队等拍照的阿姨和小姐姐都挺多,经常导致堵车。去年起,警察叔叔开着警车,从早到晚用大喇叭沿途赶人,不让路边随意停车了。”

沿路之灵:“藏狐距离我们就十来米”

张韬对摆拍兴趣不大,他最喜欢活泼的野生动物。在G109可可西里段,他拍到过藏羚羊、藏狐和藏野驴。

近年,我国的藏羚羊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与过去相比,它们的安全感明显增高,“在公路两边时常能够见到成群的藏羚羊,虽然很胆小,对人群一般是远离,但是很多时候距离汽车也就是一两百米”。

有时候,路上的人能看到横穿公路的藏羚羊,那是它们为寻找食物而展开的冒险。张韬告诉我们:“那段公路专门预留了动物过路的通道,还挺人性化的。”

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表情包藏狐“本狐”,却不那么好拍。

“这个动物群体好像不是很大,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两三天,能看到一两次,但藏羚羊、藏野驴一天能看到好多次。”藏狐还特别机敏,“它们基本上是单独行动,可能是出来寻找食物的”。

再机敏也有松懈的时候,张韬他们就碰到过。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2020年8月,G109青海玉树段,楚玛尔河边的藏羚羊。/受访者供图

去年游历G109沿线期间,一只藏狐在距离他们十几米的地方停下脚步,专心寻找食物;在G318沿线,藏猕猴几乎不怎么怕人和车了,有些胆子大的猴群,甚至直接在路边坐等人类投喂。

当然,我们不提倡,甚至应当禁止投喂野生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很脆弱的。大自然也很脆弱,哪怕是吞噬一切的无人区。

几年前,张韬和伙伴们在青海S305转了个弯,沿着“火星一号公路”朝俄博梁无人区驶去。“里面没有任何信号,没有电或者水,我们为了在里面拍星空,就这么凭着前人的经验开进去了。”

尽管无人区内有一些车辙可供参考,但没有当地向导和司机的情形仍旧危险。半路上,车队的其中一辆车出了状况,不得不折返,其余人和张韬一起继续深入,拍到了无人区上空的银河。

有能力和条件闯无人区的人,是公路旅行爱好者高阶中的高阶。张韬提示,这种玩法最好找当地司机带路,如果自驾,必须有能力把控车况,还要有识别方向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控极端天气下如何避险等不确定的客观因素。

一个“令人欢喜令人忧”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无人区里开始兴建营地乃至度假村。不用雨季浇灌,“火星基地”和集装箱酒店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忘了66号公路吧,这些地方同样有诗和远方

2022年7月,新疆独库公路南段,天山神秘大峡谷。/受访者供图

“这些地方会被一些旅游机构承包下来进行开发,还有一部分是不让进的,像新疆的阿尔金山和西藏的羌塘,它们是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保护起来了,所以现在能去的真正的无人区越来越少。”

即便如此,向往公路旅行的人也不至于太悲观。世上没有同样的两片叶子,同一条路上也不一定是同样的风景。公路上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所以张韬短短几年内去了3次独库公路都不觉得腻,因为季节、风景、同路的人不同,感受和收获都会不同。今年7月这次,他带了一个小型航拍摄影团,用“上帝视角”重新将沿线景致一一看过。

没错,无论第几次去,拍照都是必备环节。这似乎是中国游客的一大标志。

“我们就是要留下照片或视频,回来还得忙着修图。中国旅行者对‘风景如画’这几个字是有执念的,所以中国的公路旅行文化,基本是去寻找大美风景。”

张韬所说的风景,也包括公路沿线已经开发成著名景点的区域,只可惜,著名景点通常都是人山人海。今年的独库公路行,张韬他们也遭遇了这种情况。

难怪美国旅行作家保罗·索鲁会如此下笔:“在中国,一直有个难题。如果有什么地方风景特别好看,人们就会蜂拥而至,然后美景就被人群毁了。”

所以尽早上路吧,否则各处景点都人头攒动了,更何况那些声名远播的公路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6-01 13:04
下一篇 2023-06-01 13: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