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修筑历史简介(长城的修筑历史时间)

引言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一项举世闻名的古代军事建筑物——长城,但许多人对长城的历史并不了解,还以为长城是秦始皇最先修建,认为长城的作用就是单纯的为了防止游牧民族南侵。

有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长城的起源和发展史,顺便揭秘古人是如何修建长城的!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修长城

长城的起源

首先,长城的防备目标并不只有草原游牧民族一个敌人,其包括但不限于草原游牧部落、东北渔猎部落和高句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那样拥有复杂混合经济模式的强国。

为了达到完全防备所有北方敌人的目的,长城的规模非常浩大,古人们沿着国家的北部边境,修筑了一条东西走向,绵延上万华里的防御工程,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将长城叫做万里长城的由来。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长城

其次,虽然人们想到长城的修筑者时,总是会首先想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是修筑长城的第一人,但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中国古人早在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修筑长城了!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防御敌国或是匈奴、东胡等草原民族的入侵,在边境地带和新占领区广泛修筑抵抗侵略和预报敌情的要塞、烽火台和哨所,之后,古人又用城墙将各个防御设施连接起来,形成了后世长城的雏形,而这一时期的“长城”有很多,比如赵国修筑的赵长城、燕国修建的燕长城和齐国修建的齐长城等,在《史记·匈奴列传》上,就有文字记载燕国和赵国修筑长城的信息:

“燕(燕国)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筑长城,(赵国)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长城分布图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主要精力放在了巩固政权上面,只是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并让北伐的将士们修缮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长城”作为防御工事。

之后,当国家稳定之后,出于保护和扩张北方领土的需求,秦始皇又下令以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修建的长城为基础,征发数十万民夫在没有防御工事的地方修建新长城,并将之前的“旧长城”都连接起来,让其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形成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秦长城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秦长城示意图

但秦朝时,古人修筑的长城(秦长城)跟大家印象里的长城模样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在形制上,秦长城比后世的明长城稍矮,一般秦长城的高度在4米左右,其基宽4米,顶宽却只有2米左右。并且,秦代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人们受科技水平限制,在修筑长城时并没有大量采用砖石墙结构,而是因地制宜的运用了大量夯土版筑工艺

这里小编多说一句:虽然战国时,古人早已经发明了砖,但是此时的砖还不是建房材料,一般用于修建墓室和墓道。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夯土版筑长城

所谓的夯土版筑是指我国古代修建墙体时常的一种技术,也叫夯筑夯土技术,其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夯土版筑工艺示意图

使用该种技术筑墙时需要先在土地上挖沟,埋入基石,然后围绕着基石用木板搭建成一个四方形的“木盒”,并在木盒周围打上脚手架、立柱和绳索拴牢固定,之后挖掘黄土,添入水进行“和泥”,然后分多次将黄泥填入木盒中,而每当填入一层黄土后,工人就要用杵捣坚实,然后铺上一层芦苇,这样直到木盒全部被泥土填满,将木盒拆下后就形成了一道夯土墙。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秦长城截面,能清晰看到两层夯土之间用芦苇等材料隔开,这样既能增加稳定性,也能增加排水性

事实上,许多段长城都是简单的夯土墙,并没有包砖,只不过在修筑长城时,工匠们向夯土内填入了大量木制插竿和芦苇等植物提高夯土墙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排水性,同时为了防止植物在长城上生长,破坏墙体的坚固,用于修筑长城的一些泥土有时会被“炒熟”,除此之外,工匠们还特意在长城外侧挖掘泥土,并将取土后的沟渠和坑洞拓宽成壕沟。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秦长城的剖解图

夯土版筑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建筑方法,在当时一支80人的建筑队只需要用7天就能搭建出1公里长的夯土城墙,使用该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城墙虽然不如砖石墙那么坚固,但是却也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并修补起来很方便,其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不过是最平常不过的泥土和一些植物罢了。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夯土

而黄土本身则具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其蕴含碳酸钙(来自蜗牛壳),其接触到水后,黄土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自我凝结,这能让黄土搭建的长城在风雨中矗立数千年!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骟马城要塞遗址,距今两千多年

除了用夯土制作长城外,秦朝的工匠们也会用石片交错叠压垒砌技术制作长城,他们会先在修建地附近寻找石山,然后开采切割出厚重的石片和石块,并将石片上的不平之处磨平,之后将石片拉到建筑工地交错叠压垒砌。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石片交错叠压垒砌技术制作的秦长城

虽然在这整个修筑过程中,秦朝工匠们有时并不使用粘合剂(石灰、泥)连接石片,完全是干砌,但这种由石片垒筑而成的长城比夯土长城更坚固,也更耐风雨的侵蚀,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雪冲刷都能保证不塌。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石片交错叠压垒砌技术制作的长城

当然长城之所以坚固,和其形状也有很大关系,春秋战国时代以及随后朝代修筑的长城为了增加稳定性一般都是下大上小,横截面成梯形,并且长城的高度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比如在山岗陡峭之地修筑的长城就比较矮,而平坦地区的长城则修筑的比较高;战略位置紧要的地方修筑的长城比较高,位置重要性稍弱的地方修筑的长城就比较矮,这能很好的降低工程难度和花费。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要塞遗址

长城的发展

秦末汉初,匈奴等草原游牧部落趁中原战乱,悍然带兵越过了秦长城防线,占领了许多长城内的土地,致使汉朝在击败匈奴前,只能重新以战国时代的秦长城、赵长城和燕长城为新防线,但这些“旧长城”早已年久失修,于是汉代工匠们新修筑了一部分长城,另外修补了这些旧长城才使其变得堪用起来。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秦长城遗址

此后强大起来的汉朝,多次派兵越过“旧长城”防线进攻草原上的匈奴人,不断压缩匈奴人的生存空间,慢慢的将国境推移到塞外,将匈奴赶回漠北,这时汉朝人重新修筑了秦末时被匈奴等草原民族破坏掉的一些秦长城,并为了满足新的军事需求还新修一些汉长城,将长城防线延至河西走廊,另外还增加了烽火台、哨所和要塞的数量,强化了长城的军事防御能力,《汉书·匈奴传》对汉武帝时代的长城修筑工作就有这样一段记述:

“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旧长城烽火台遗址

自此之后,汉朝才逐渐放弃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修建的“旧长城”,但这些旧长城仍具有一部分防御能力。并且,汉代工匠在修筑长城时延续使用了石片交错叠压垒砌技术夯土版筑工艺,其中夯土版筑的技术已经充分成熟,但工匠们在修建长城时还大量使用土坯砌墙法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汉长城遗址

这里所谓的土坯砌墙法是指中国古人发明的另一种建筑方法,土坯砌墙法制作出的墙体虽然不及夯土版筑坚固,但这种建筑方法制作的长城也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同时也更快捷、方便!该方法筑墙的方式和用砖石垒墙很像,只不过砖石墙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在砖窑里烧灼坚硬的砖石,而土坯砌墙法使用的修筑材料却是未经过烧灼的砖坯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制作土坯

ps:汉代时,人们将与砖形状相似的土坯称为(jì),后来在东汉时古人又将砖称为“墼”,许多出土的汉砖上都有“墼”字,大家不要搞混了。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未经过烧灼的砖坯

汉代之后,砖石结构的长城数量越来愈多,相关的制作工艺和生产也在不断完善升级,此时的砖早已经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了,比如北齐时期(550年年~577年),当时的工匠们就用石灰作为粘合剂,用砖石修筑出了许多段长城防卫草原民族。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汉代时修建的要塞遗址

但除了明朝以外,秦汉之后少有朝代对长城大规模修筑、更改,而明长城堪称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集大成之作,步道的宽度足够让两辆辎重马车并驾行驶。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明长城示意图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集大成之作——明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的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外还在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之间修建了一段长城。明代修建长城的工匠们在山西省黄河以西的地区,主要使用夯土版筑修筑长城,而在山西黄河以东地区则大幅使用砖石作为修筑长城的材料,制作出了大量砖砌长城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修筑明长城的景象

为了供应修建长城所需的数十亿吨砖石,明代匠人们在长城附近修建了大量的砖窑、瓦窑,另外开掘了大量黏土矿,如今还能在长城附近找到这些遗址。

在修筑长城时,明代工匠们常常会以坚固稳定的花岗岩块作为地基,然后用砖石和糯米砂浆搭建出两面基础宽度约6.5米,高约7米,并互相平行的墙体(外檐墙和内檐墙),之后往墙体中间填入岩石和泥土等材料,以形成一个稳固的核心,然后再往填充物之上铺砌砖块作为顶面(步道),如此一段长城就制作完成了。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明代工匠在修筑长城

这种砖砌长城非常坚固,这是因为其所用的建筑材料非常优秀的缘故,比如用于砌垒长城的砂浆就是由不同粘性材料共同组成的,其固体材料有沙子、碎石粒和煤渣等,另外还要加入大量糯米水调和。

这里小编要说一下工匠如何制作糯米砂浆:首先要烧开一锅水,然后往锅内加入大量糯米,当糯米“融化”成粥状,释放出大量的淀粉(提高砂浆强度的关键)时,向其倒入一定量的沙子、碎石粒和煤渣等固体材料调和,这样一份糯米砂浆就完成了。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糯米

由糯米水调制的砂浆具有极高的强度,并且据说工匠们有时为了提高强度和缩短工期,还会往砂浆内加入一些酸性溶液,以提高砂浆强度,加快化学反应,这样最终制作出的糯米砂浆甚至比砖石还要耐腐蚀和风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长城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和砂浆外漏的原因。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墙砖上的刻字

在对制砖材料的选择上,明代工匠们大量使用黏土,会先将其加水调和,然后放入砖模中定型,接着取出尺寸大小一样的砖坯阴干几天,最后再入窑烧制,让黏土粒子在烈焰中烧融变硬,使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砖石非常坚硬,是修筑长城的上好材料。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修建中的明长城

而为了保证砖石的质量,明代官员甚至在修筑一些重要地区的长城时采用物勒工名之法,也就是要求制砖工匠在自己制作的砖石上标注自己的姓名、地区或是工组、籍贯等信息,这样当砖石出了问题,审查人员直接就能找到负责人问责,这对提高砖石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明代砖窑结构图

为了寻找烧制砖块的燃料和拓宽视野,工匠们还将长城以北约3.6公里内的树木全部砍掉,这让敌军无法藏身在树林中偷偷接近长城。

明长城修筑的非常科学,工匠在主干长城上,还修建了许多条支线长城,让一些墙体向北延伸很远,这样既能增加视野,也能增加防卫能力,当敌军进攻时,支线和主干之间会形成夹角,可以交叉攻击敌人,增加火力的密度。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支线长城

明长城的墙体一般高4~7米,宽约5~6米,其上方是保护守军的高耸垛墙和预留用来射击入侵敌军的射洞。另外,长城上还有许许多多突出墙外的楼橹(又称敌台),在某些长城上,甚至每间隔约150米就有一座楼橹,这种楼橹是空心双层结构,作用很大,不但可以与城墙形成交叉火力,同时也是长城守军的居所。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楼橹和城墙形成交叉火力

通常,楼橹高约11米,分为上下两层,其顶层设置有窗户、墙垛和射洞,能让士兵在里面安全的持续瞭望远方,另外还设置有武器仓库,用于储存武器、食物、燃料等。而在楼橹的底层空室中则设置有几座石床,能容纳30名士兵住宿,还能烧火做饭、取暖。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明代楼橹遗址

而除了楼橹外,长城上还存在着一种防御工事,其名叫墙台,这种防御措施一般与城墙等高,修筑在城墙上的转角处或是险要处,常常倚墙而筑或是凸出墙外。在墙台的上面不但有墙垛和射洞,还有可供守军战斗和遮风避雨的铺房,让守军能更好的巡逻放哨。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明代楼橹遗址

因此,与之前其他朝代修筑的长城相比,明长城最为科学、完善,尤其是经过戚继光等明代军事家的改造后更是如此。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明长城要塞

长城的“没落”

而随着明帝国的灭亡,长城也没落了,因为新建立的清朝彻底征服并统治了蒙古高原,直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危害中原王朝数千年之久的顽疾!来自北方草原上的军事压力“彻底”消失,所以长城也就不再被需要了。

但即使如此,长城也还是军事工程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是有史以来动用最多劳动力、耗费最多材料和时间的建筑物,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强大实力,而事实证明,起码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的防御体系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让中原王朝得以长时间压制入侵的北方诸民族,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详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以及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方法和工艺

长城


参考文献:

  • 《明帝国的新技术战争》[中]李湖光 著
  • 《匈奴通史》 [中]陈序经 著
  • 《史记》 [中]司马迁 著
  • 《汉书》 [中]班固 著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1-18 10:40
下一篇 2023-01-18 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