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怎么算?

【导读】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就是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及附属机构的在岗职工得到的劳动报酬的平均数,即所有有正当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平均数。

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怎么算?

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职工平均工资”即“社会平均工资”,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工资总额是指这些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此外,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这与打到工资卡里的工资有一定的区别。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怎么算

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各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内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离岗职工的生活费已不计入工资总额,因此上式的职工平均人数实际上是在岗职工平均人数,式中的职工工资总额也是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但1997年及以前的职工工资总额包含了离岗职工生活费,而1998年后则不包括。为了与历史资料可比,职工平均工资可分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且,工资总额统计的是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

2018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社保查询网客户端2018年5月15日电(振西)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该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正式出炉,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比上年增长6.8%,从分行分析,IT业平均工资水平突破13万元为最高,连续两年超过金融业,位列各行业门类首位。

根据最新公布数据企业工资增幅提高是拉动平均工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10.0%,企业、事业、机关和其他单位分别拉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长5.5、2.7、1.6和0.2个百分点。

2018年各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随后,各省份陆续公布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截至6月1日,全国至少有20个省份公布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

一、北京分别以131700元和70738元暂居首位

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非私营单位方面,超过全国工资水平74318元的只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青海5省市;私营单位方面,除暂未公布数据的云南、内蒙古、黑龙江,超过全国水平45761元的只有北京、广东、重庆、江苏、浙江。

2017年,北京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3170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0738元,两项平均工资均暂列各地首位。

二、河南、山西平均工资分别处于较低水平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多数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集中在6-8万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集中在3-5万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方面,河南较低,为55495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方面,山西较低,为31745元。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影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因此,每年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新数据公布后,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也随之做相应调整。

二、影响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随着平均工资发布,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也将相应变动。其中,缴费基数上限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下限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

三、影响公积金缴费基数上限

职工平均工资也会影响公积金缴费基数的上限。比如,各地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按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分别乘以当年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之和确定。(注意,按照最新规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下限为5%,上限最高不得超过12%。)

四、影响经济补偿金免税范围

对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

最低工资的制定会参考上年度当地人均生活费用、职工个人社保公积金费用、全市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赡养系数等六个指标,根据不同的测算公式,综合确定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六、影响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七、影响工亡职工亲属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八、影响人身损害赔偿误工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误工费应当根据受害人的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来计算。其中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九、影响经济补偿金封顶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十、影响一审终审的小额诉讼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问题解答

一、公司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和月平均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答】年工资总额是1000万元,年平均职工人数是200 人。那么员工年平均工资=1000/200=5(万元/年),月平均工资=年平均工资/12=5/12=0.4167万元。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社会平均工资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哪些区别?

【答】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只是在岗职工一个群体的平均工资,低收入群体多数为“非职工”。主要是职工统计中有七类人员没有列入范围,而这部分人正属于收入较低的群体。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其他按有关规定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所以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能反映出社会所有人民的平均收入。

社会平均工资就是将上述所有群团的收入进行平均所计算出来的平均工资,这个数字比较准确的反映了社会平均的收入。

三、什么叫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答】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是指,所参保的地区,上一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个数字是当地统计局根据国家规定统计公布的,作为各个单位执行有关政策的依据,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就是按照这个数字作为参数的,根据这个数字确定缴费的基数,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

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怎么算?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9-02 08:40
下一篇 2023-09-02 08: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