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王砚涵)位于北京市平谷区西北部的刘家店镇,曾一度享有“中国蟠桃第一镇”的美誉。除了8000亩的蟠桃园,3500万斤的年产量,近两年,让这里名声大噪的却是被“废柴”再利用。在这里六万余吨从蟠桃树上剪下来的废枝,经过“生态桥”基地加工后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优化了蟠桃园里曾经充斥难闻气味的采摘环境,让更多的北京市民愿意来此体验摘桃乐趣。
刘家店镇的精品蟠桃。通讯员 王砚涵 摄
在2017年以前,如果向平谷区刘家店镇的各家各户村民问起桃树废枝的用途,多半会得到“废柴一无是处,只能烧火充数”这样相同的答案。刘家店镇位于平谷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水资源丰富,洳河纵贯全镇,三面环山,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山区水利富民政策的落实,全镇人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成以蟠桃为主的果品生产专业镇。这些茂盛的桃树枝条,曾因为带来名誉和高产量,让桃农们欢喜,但如何处理它们,也一直让桃农们忧愁。
刘家店镇寅洞村建立的“生态桥”试验田。通讯员 王砚涵 摄
2017年,由平谷区委、区政府牵头,以刘家店镇为试点,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村民们会将桃树废枝运往“生态桥”厂房,废枝经机器加工成粉末,在它们与畜禽粪便混合后,便将发酵成有机肥。为了更好地试验“生态桥”有机肥效果,刘家店镇在寅洞村流转了22亩土地,建立了“生态桥”试验田,如今,5000多株桃树苗郁郁葱葱。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负责人马丽彬介绍,至今两年过去,平谷区6万余吨“废柴”树枝已经转化为3万余吨有机肥料。
如今,刘家店大桃远销国外的同时,也让更多北京市民走了进来。寅洞村果农胡占明家有7亩地,一年得用20吨粪肥、2吨多化肥,买肥得花一万多元,且使用鸡粪、猪粪的果园特别臭,以至于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少。“送树枝能使我们家那块地一年省五六千元。而且与传统粪肥相比,有机肥无菌、无虫卵,地里也没臭味了。采摘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了。”胡占明高兴地说。
刘家店镇农户将废弃树枝送到“生态桥”兑换有机肥。通讯员 王砚涵 摄
按每亩地施肥用1吨有机肥计算,每亩地节省替代性肥料费600元、农药使用费200元,以及落果损失、灌溉节水、品质提升等费用200元,每年每亩地可为果农节省1000余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